•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财经要闻
  • 9:观点·评论
  • 10:时事·国内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13:环球财讯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海外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海外上市公司
    提升单店效率 国美欲战略转向
    中通服去年净利6.96亿元
    北美第三大IT分销商控股万网
    搜狐三发声明质疑谷歌词库专利
    UT斯达康财报再度“难产”
    合生创展2006年盈利约增三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提升单店效率 国美欲战略转向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张韬 杨勣

      

      昨日,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0493.HK)在香港公布了2006年年度业绩,这也是国美完成收购永乐电器后公布的首份年报。

      财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国美实现营业收入247.49亿元,同比增长38%;取得净利润8.19亿元,同比增长64%;公司毛利率由2005年同期约9.2%上升至9.54%。

      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国美高速增长是受益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了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由于国美的年报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国美电器昨日报收10.96港元,上涨1.48%,该公司股价在过去的3个月累计涨幅超过50%。

      国美管理层在昨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05年年初公司提出的4年业务扩展计划,预计2008年底,国美连同母公司的门店数量可达到800间,合并市场占有率由2004年的5%提升至10%-15%。截至去年底,在国美合并永乐电器后,上述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与永乐合并后,国美现已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在2007年至2011年,国美以及母公司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力争提升至20%以上。

      每平方米销售额降三成

      截至2006年年底,国美已开设传统门店572家,国美总裁陈晓昨日表示,2007年度,国美计划新开门店170家左右,新进入地区在15个左右。

      国美现有门店当中,其中有15家属于自有物业,其余557家属于租赁门店,此557家门店的平均剩余租期约为6.32年;在上述门店租约中,于2007年、2008年、2009年到期的门店数分别为18、45、51家,分别约占3.23%、8.08%、9.16%;国美在二线城市设立了204间传统门店,占传统门店总数的约36%;实现销售收入约为51亿元,占销售总额的约20%。国美去年底门店营业总面积约为222万平方米,比2005年底约增长108%。国美去年底手头现金约为14.52亿元,2006年及2005年资本开支分别约为4.34亿元及约9.58亿元。

      国美2006年加权平均销售面积为136.1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的69.2万平方米增长97%,但每平方米的销售额却为18170元,却较上年同期的25900元下跌约30%。

      国美电器财务总监周亚飞昨日对此解释称,由于国美大量新开门店仍处于成长期,且公司新进入的大量二级市场的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因此造成公司去年每平方米销售额的下降。

      将适当调整开店数量

      不过,国美已认识到规模扩张带来的每平米盈利能力下降的可怕后果。

      国美管理层在展望未来前景时表示,2007年,国美将以提升单店经营质量为首要目标,可能在完成销售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开店数量。

      另外,国美管理层认为,未来销售的增长将由依赖于新门店数量的增长,逐步转向由门店精细化管理的加强及所导致的单店效率的提升。

      陈晓表示,今年,公司将对现在缺乏竞争优势、没有战略意义的店面进行关闭;其次,部分通过分租、退租和转租的形式,提升每平米销售额;另外,公司还将与大型地产商以及和与客户资源互动的连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陈晓还指出,国美与永乐合并后的调整已经提前启动,今年将更加注重所有门店的单店效益。对于个别效益不佳的门店将会调整,而不管它是国美门店还是永乐门店。

      力推手机专营店

      除去单店盈利提升这一战略目标,记者了解到,国美在2007年的产品战略方面也发生了重要转变。

      陈晓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国美今年的另外一个中心将是在国内的主要城市大力推广手机专营店,计划年内此类店突破100家。陈晓透露,由此国美想探索新型的手机流通模式,抓住 3G到来的机遇。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透露,国美有意通过收购手机经销连锁企业来扩充国美手机销售的阵营。

      申请收购母公司门店

      除了上市公司现有的门店外,国美还管理着母公司国美集团拥有的另外239家门店,公司主席黄光裕昨日表示,公司已向国家商务部提交申请,申请收购母公司旗下这239家门店,由于审批需时,因此现在很难预测注资的具体时间表。

      对于国美会以何种方式支付收购资金,黄光裕坦言,现在谈论这个话题为时尚早,不过,根据国美以往向母公司收购资产时的做法,均是以换股为主。

      至于国美是否会引入海外投资者,黄光裕表示,对引入投资者一事,国美一直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希望新的投资者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技术。但这不代表公司一定会找到或已经找到战略投资者。

      被问及国美会否考虑在内地进行并购,黄光裕称,在内地并购不是简单的问题,还要看收购企业的质量、双方能否起到互补作用等因素。不过,如果有机会公司一定会去做。

      国美永乐整合顺利

      □本报记者 杨勣

      

      昨日是国美公布完成收购永乐电器后首度公布年度业绩,去年国美宣布收购永乐,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所以在昨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各路媒体都非常关心两大家电零售巨头的“磨合”情况。

      “外界很多人都预计我们两家公司进行合并,一定会“磨”一些东西,但其实不然。”国美主席黄光裕表示,“我们在合并前的谈判非常艰难,耗时也很长,所以很多问题在谈判过程就已经“磨”掉了。两家企业合并后,基本上不会出现我们之前担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只是两家企业能不能合,以及合并会不会出现不和谐的情况等。”

      “在合并后,永乐的管理团队融入国美,公司的实力得到显著增强。”黄光裕称,“陈晓总裁和我在性格上可以互补,而他也给予我很多的灵感和帮助。”

      黄光裕指出,现在管理层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研究创造“1+1>2”的价值。而近几个月来,国美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合并的效果有目共睹。

      国美总裁陈晓补充道:“两家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以及国内行业排名第一及第三的企业进行合并都是第一次。在合并前,双方已经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观达成共识。”

      “目前两家企业的组织架构重组、文化和人力资源融合以及品牌定位划分都已整合完成,而门店网络优化及经营模式调整将在未来业务中继续进行。在后台系统方面,网络资源、人力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都已经整合完成;而ERP和IT整合也完成了50%,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全部完成。”陈晓表示。

      陈晓还形象地形容称,“在合并前,我们是‘望远镜’来观察对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而现在,我们是用‘显微镜’来看对方,原来这样还可以发现对方更多的优点。”

      此外,就市场传出大中与苏宁计划进行资产合并的传闻,陈晓表示,公司方面也获悉了有关消息,但公司的基本态度是:大中与永乐早存在合作协议,而有关协议仍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之中,在有关裁决尚未公布前,公司认为上述事情不应该发生。

      不过,陈晓也坦言,以大中的角度看,希望形成一个竞价机制或者获得更好的价格也在情理之中。而从行业的角度看,说明市场整合对于所有参与者都是必要的,因为通过整合能够降低非理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