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书评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广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基金减仓揭示箱体格局
    五日均线仍需接受考验
    空头力量正在逐步积累
    股指上行格局尚难改变
    主力继续压制大盘指标股
    黄金周概念股上涨动能强劲
    题材股有望继续受资金追捧
    低市盈率蓝筹股补涨有望
    银行股将出现反弹走势
    关注环保与大订单概念股
    二线地产股 为何黑马频出
    大盘将展开震荡行情
    业绩真的大幅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业绩真的大幅增长?
    2007年04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

      副总经理 周到

      

      4月17日,有媒体报道:“综合机构对上市公司2007年业绩预测平均值(一致预期)计算,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28.19倍。因此,一些投资者更为看好后市。

      舆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往往好于实际情形。以2006年业绩为例。截至1月底,共有66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预增、略增、预盈、扭亏等报喜类公司合计456家,占68.78%。这使得舆论非常看好2006年的上市公司业绩。但截至4月18日公布2006年报的1034家沪深上市公司,加权平均主要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0.2675元,同比增长21.63%;净资产收益率11.7631%,同比增长0.90个百分点。从现在起,绩差和亏损上市公司年报将集中披露。而未公布业绩的蓝筹上市公司仅剩大秦铁路(601006.SH)、江西铜业(600362.SH,0358.HK)、申能股份(600642.SH)等寥寥几家。因此,应在4月30日前公布业绩的147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增幅,很难大于21.63%。这些上市公司2005年加权平均主要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0.1893元,净资产收益率9.1553%。因而,其2006年每股收益就很可能在0.1893×(1+21.63%)=0.2302元以内。而在2006年4月30日前上市的1352家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则超过0.22元。两相比较后,2006年每股收益恐怕只能算略有增长。由于股本扩张,一批蓝筹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并不能带动全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大幅增长。

      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28.19倍,意味着上市公司2007年业绩将突飞猛进。按指定报纸的统计口径,4月16日加权平均A股股价为11.18元,市盈率45.11倍。这意味着,在股价和上市公司股本不变的前提下,2007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必须比2006年增加60%以上,才能使市盈率降至28.19倍。2005年,1472家上市公司股本增加15.34%;已公布业绩的1034家上市公司,2006年股本增加18.02%。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净利润每年增长15%多一点,等于每股收益原地踏步。如果2007年上市公司股本增长为16%左右,那么上市公司净利润约应增长76%以上,才能使市盈率降至28.19倍。但从2006年以及多数年份的实际情况看,与市盈率直接相关的每股收益,变化是很小的,不会出现60%以上的增长。

      怎样看待个别上市公司当前业绩的大幅增长呢?截至4月18日,虽仅119多家上市公司公布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但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化工(0386.HK)]净利润已同比增长112.68%。它还预计中期业绩将同比增长50%以上,因而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当前,它的业绩权重是:2005年实现净利润395.58亿元,占1472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2525.95亿元的15.66%;2006年实现净利润506.64亿元,占已公布业绩的1034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3577.70亿元的14.16%。这意味着,如果2007年它的业绩翻番,而其他上市公司业绩持平,则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也就增加15%左右而已。实际上,由于它即将发行可转换H股债券,其未来业绩也存在被摊薄的可能。随着潍柴动力(000338.SZ,2338.HK)、交通银行(601328.SH,3328.HK)、中国铝业(2600.HK)等的回归和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等的上市,个别上市公司的业绩权重还会降低。这就像个别上市公司占指数的权重在不断降低一样。因此,仅仅依靠少数蓝筹公司业绩的增长,难以使市盈率大幅下降。

      2007年是上市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年。一般认为,新《企业会计准则》更有利于企业的盈余管理。但企业会计准则无论怎样变化,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它可以带来纸上富贵,但并不能带来现金流。因此,对于像*ST长控(600137.SH)式的业绩增长,我们必须从本质上予以认识。

      当前,对题材的热衷实际上超过对业绩的重视。并且,业绩话题本身也可以成为题材。因此,业绩预测准确与否似乎并不重要,而敢于预测业绩反而变得重要。这是“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28.19倍”一说形成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预测,但不可以信以为真。2007年,即使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所提高,但幅度也不会大。当前的市盈率实实在在在45倍附近。但这与历史上出现过的牛市市盈率上限比,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