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经理 周到
4月17日,有媒体报道:“综合机构对上市公司2007年业绩预测平均值(一致预期)计算,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28.19倍。因此,一些投资者更为看好后市。
舆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往往好于实际情形。以2006年业绩为例。截至1月底,共有66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预增、略增、预盈、扭亏等报喜类公司合计456家,占68.78%。这使得舆论非常看好2006年的上市公司业绩。但截至4月18日公布2006年报的1034家沪深上市公司,加权平均主要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0.2675元,同比增长21.63%;净资产收益率11.7631%,同比增长0.90个百分点。从现在起,绩差和亏损上市公司年报将集中披露。而未公布业绩的蓝筹上市公司仅剩大秦铁路(601006.SH)、江西铜业(600362.SH,0358.HK)、申能股份(600642.SH)等寥寥几家。因此,应在4月30日前公布业绩的147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增幅,很难大于21.63%。这些上市公司2005年加权平均主要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0.1893元,净资产收益率9.1553%。因而,其2006年每股收益就很可能在0.1893×(1+21.63%)=0.2302元以内。而在2006年4月30日前上市的1352家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则超过0.22元。两相比较后,2006年每股收益恐怕只能算略有增长。由于股本扩张,一批蓝筹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并不能带动全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大幅增长。
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28.19倍,意味着上市公司2007年业绩将突飞猛进。按指定报纸的统计口径,4月16日加权平均A股股价为11.18元,市盈率45.11倍。这意味着,在股价和上市公司股本不变的前提下,2007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必须比2006年增加60%以上,才能使市盈率降至28.19倍。2005年,1472家上市公司股本增加15.34%;已公布业绩的1034家上市公司,2006年股本增加18.02%。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净利润每年增长15%多一点,等于每股收益原地踏步。如果2007年上市公司股本增长为16%左右,那么上市公司净利润约应增长76%以上,才能使市盈率降至28.19倍。但从2006年以及多数年份的实际情况看,与市盈率直接相关的每股收益,变化是很小的,不会出现60%以上的增长。
怎样看待个别上市公司当前业绩的大幅增长呢?截至4月18日,虽仅119多家上市公司公布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但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化工(0386.HK)]净利润已同比增长112.68%。它还预计中期业绩将同比增长50%以上,因而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当前,它的业绩权重是:2005年实现净利润395.58亿元,占1472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2525.95亿元的15.66%;2006年实现净利润506.64亿元,占已公布业绩的1034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3577.70亿元的14.16%。这意味着,如果2007年它的业绩翻番,而其他上市公司业绩持平,则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也就增加15%左右而已。实际上,由于它即将发行可转换H股债券,其未来业绩也存在被摊薄的可能。随着潍柴动力(000338.SZ,2338.HK)、交通银行(601328.SH,3328.HK)、中国铝业(2600.HK)等的回归和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等的上市,个别上市公司的业绩权重还会降低。这就像个别上市公司占指数的权重在不断降低一样。因此,仅仅依靠少数蓝筹公司业绩的增长,难以使市盈率大幅下降。
2007年是上市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年。一般认为,新《企业会计准则》更有利于企业的盈余管理。但企业会计准则无论怎样变化,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它可以带来纸上富贵,但并不能带来现金流。因此,对于像*ST长控(600137.SH)式的业绩增长,我们必须从本质上予以认识。
当前,对题材的热衷实际上超过对业绩的重视。并且,业绩话题本身也可以成为题材。因此,业绩预测准确与否似乎并不重要,而敢于预测业绩反而变得重要。这是“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28.19倍”一说形成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预测,但不可以信以为真。2007年,即使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所提高,但幅度也不会大。当前的市盈率实实在在在45倍附近。但这与历史上出现过的牛市市盈率上限比,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