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国际汽车特刊
  • T2:国际汽车特刊
  • T3:国际汽车特刊
  • T4:国际汽车特刊
  • T5:国际汽车特刊
  • T6:国际汽车特刊
  • T7:国际汽车特刊
  • T8:国际汽车特刊
  • T9:国际汽车特刊
  • T10:国际汽车特刊
  • T11:国际汽车特刊
  • T12:国际汽车特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0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3版:国际汽车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3版:国际汽车特刊
    上市公司高管驾车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高管驾车报告
    2007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主办单位:上海证券报

      研究支持: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当被访者被问及“您最心仪的豪华车是下列哪款车”时,16.1%的人选择了奔驰S级,其后依次是奥迪A8(13.1%)、保时捷911(13.1%)、劳斯莱斯(11.7%)、捷豹XJ系列(9.5%)和马萨拉蒂总裁(8.0%),其他车型包括法拉利、兰博基尼,共占1.5%。豪华车的价格主要集中在100万元以上。

      排名前三的奔驰、奥迪和保时捷全部为德系品牌,说明了德系豪华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最想看到的车型

      调查显示:按照不同人群,受访者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最想看到的车型分为三类。

      第一类,未来1年内在换车欲望或能力者,他们会有目的地选择高出原有车型1至2个等级的车型。如一位受访的上市公司高层表示,其现在的座驾是广州本田的雅阁,但他很希望换购成宝马或者奥迪一类。

      第二类,从事与汽车相关行业者,或者技术的痴迷者。这类人群多数希望看到首发车、概念车、或者有新技术类型的车。常被其提及的就是通用汽车的雪佛兰Volt概念车。

      第三类,有自主品牌情结者。因为暂时无法信任自主品牌轿车的性能,他们坦言可能并不会去购买自主品牌轿车,但在车展上会去欣赏比较一下。比如奇瑞的车、上汽的荣威750。

      在调查中,最常被提及的品牌是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玛莎拉蒂和美洲豹等品牌的进口车型;部分被访者希望能看到SUV车型、旅行车和混合动力车。

      三、2006年中高档车(21万元-30万元)销量与趋势分析

      在2006年中高端轿车市场中,凯美瑞的成绩最可圈可点。凭借不足半年的销售量,凯美瑞跻身全国销量第3位。2007年前3个月,凯美瑞的销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令曾经的领先者———帕萨特领驭和雅阁难以望其项背。预计,未来凯美瑞仍将凭借产品和品牌优势,取得销售佳绩。

      目前中高端轿车头三甲的竞争,仍存在变数。尽管雅阁价格和车型款式近两年没有任何变动;领驭在销量飞跃后保持稳定,但不可小视的新军———迈腾(产自一汽大众)今年将会上市。一旦迈腾定价具有竞争性,则极可能加剧中高端车市前三名的排名赛竞争。

      从整体中高端轿车市场上,价格波动的概率也在加大。其一,与高档车相比,中高档轿车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块市场为多数汽车企业看中。其二,此前的价格变化趋势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前,中高档车都是有较高品牌形象的中高价位车,但随着近年来竞争的白热化,开始出现探至中低档车价位的低配车型。其三,未来会有更多中高档轿车新品上市,这势必加大价格变数。

      但中高端轿车价格的下行,并不会导致销量的下滑。去年的销售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尽管一类城市的中高端轿车销售增长幅度会逐渐放缓,但以中小城市为代表的二类市场会保持较高的增长。

      我们认为:在各个品牌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更注重价格优惠幅度。

      四、2006年高档车(30万元以上)销量与趋势分析

      奥迪品牌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高档车领袖。无论2006全年销量还是2007年一季度销量,奥迪均遥遥领先。我们预计,奥迪还将在高档车市场扩大领土。因为奥迪A4将低价上市。受奥迪冲击,丰田皇冠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至于豪华品牌的代表———宝马(3/5系)和奔驰(E级)销量,仍将分列第3和第4名。因为加长版和典雅版的宝马销售不如预期,因此不会影响到目前的竞争格局。而后面的追兵———凯迪拉克和沃尔沃表现平平,不足以动摇前三名的地位。

      值得深究的是奥迪A6的持续畅销,及保持与其他豪华品牌车型的巨大销量差距。我们认为,奥迪产品线和定价策略是其取胜的法宝。从产品线看,宝马、奔驰在豪华车市的产品系列并不丰富,宝马5系和奔驰E级都只有3款车型。从价格上看,凯迪拉克和宝马5系的价格仅覆盖了50万元至70万元这一区间。而奥迪A6则不仅产品丰富,而且其12款产品覆盖30万元至85万元这一区域,几乎囊括其它三大豪华品牌的所有价格范围。

      豪华车市是国内竞争最不充分的市场,但预期未来将发生变化。因为多款新车的上市、宝马和奔驰价格的大幅下调,都或多或少影响了豪华车市的变化,影响了奥迪的垄断地位。

      特刊策划:龚维松

      执行:吴琼    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