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国际汽车特刊
  • T2:国际汽车特刊
  • T3:国际汽车特刊
  • T4:国际汽车特刊
  • T5:国际汽车特刊
  • T6:国际汽车特刊
  • T7:国际汽车特刊
  • T8:国际汽车特刊
  • T9:国际汽车特刊
  • T10:国际汽车特刊
  • T11:国际汽车特刊
  • T12:国际汽车特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震荡是新机会来临的标志
    资金关注 持续大订单股
    短期大盘仍将惯性下跌
    行情再度以时间换空间
    大跌后要把握买入时机
    短期头部迹象显现
    国际热钱涌入下的中国股市
    短期调整风险仍有待释放
    后市大盘有望超跌反弹
    业绩因素将主导个股表现
    短线将出现技术性反弹
    震荡是牛市中的快速调整
    短线科技股孕育上涨动能
    股指仍有继续调整压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热钱涌入下的中国股市
    2007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东吴基金管理公司

      策略研究部副总经理 陈宪

      

      一国本币升值过程,会引发“国际热钱”潮涌般进入该国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市场,博取超额收益,这几乎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条“铁律”。既然如此,有无“国际热钱”进入中国股市呢?答案是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所以肯定有;那么究竟有多少国际热钱已涌入中国股市呢?答案往往就语焉不详了。

      有多少国际热钱入境

      据央行统计,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达到1357亿美元,而同期我国外贸顺差为464.4亿美元,两者约有893亿美元的差额。鉴于热钱的粗略计算公式:

      国际热钱=外汇储备-外贸顺差-FDI已知外贸顺差464.4,FDI有159亿美元,那么今年一季度约有734亿美元的国际热钱,漂洋过海涌入中国。其流向目标必然是股市、房地产等资产领域。

      国际热钱是一把双刃剑

      国际热钱的涌入,会推动该国资产价格的繁荣,甚至造就高浓度的资产泡沫。一旦国际热钱套利走人,即通常所说的抽楼板,“资产大厦”会因之倾斜甚至崩塌。这方面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香港,甚至泰国,都有过惨痛的教训。所以各国金融当局都密切关注国际热钱的动向,并且都会适时推出针对“国际热钱”趋利避害的措施。即上策是试图将“国际热钱”向实体经济方向驱赶,下策是设法延长“国际热钱”在资产领域滞留的时间,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热钱博取巨额差价收益后,就抽楼板式的结账离场。

      因此,国际热钱的涌入,构成对金融主管当局智慧的考验和监管水平的挑战,或许正因为我们身处前无先例的时期,才有周小川行长,日前在2007年第一期央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如下讲话:目前国内外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如解决流动性过剩,应对潜在通货膨胀及金融风险问题等,不仅大大增强了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对维护金融稳定工作提出了挑战。

      紧缩政策会继续出台

      现行证券业的人士对国家统计局原本在4月19日上午发布的CPI等数据,推迟至下午发布而担忧。但我认为央行2月份27个BP的加息,已经考虑到了3月份CPI将突破3%敏感节点的因素,即已进行了有预见性的加息。再加上本月又有存款准备金率调高的举措。从央行出台一项金融政策需要观察其效果考虑,5月份不会再次加息。

      同时我还认为现行金融领域最棘手的问题还是流动性过剩。例如以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357亿美元,就意味着外汇结算需投放10517亿人民币。该数据较2006年4季度提高72.7%。因此,后续金融紧缩政策,主要围绕收缩流动性的概率较大。其中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即联汇投资公司很有可能在5月份开始运作。

      外汇投资公司成立能打破现行因外汇储备增加,造成的人民币创造机制。届时外汇投资公司通过发债,购买外汇储备,实质等同于回笼人民币,从而收缩流动性,最终对资本市场价格的影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