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国际汽车特刊
  • T2:国际汽车特刊
  • T3:国际汽车特刊
  • T4:国际汽车特刊
  • T5:国际汽车特刊
  • T6:国际汽车特刊
  • T7:国际汽车特刊
  • T8:国际汽车特刊
  • T9:国际汽车特刊
  • T10:国际汽车特刊
  • T11:国际汽车特刊
  • T12:国际汽车特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第三个石油储备基地有望本月注油
    西南铝备战我国“大飞机”项目
    伊拉克石油产量5年内可能翻番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报告称 乙醇燃料将产生更多有害物质
    华能天津建 绿色煤电二期工程
    中国粮油食品更名为中粮集团
    中石化启动内部审计改革
    日本钢铁产量 连续七年超亿吨
    今年进口废杂铜将增加2.8万吨
    华电集团一季度 发电量增长27.83%
    孙兆学新任 中国黄金协会会长
    中国2010年或再度成钢材净进口国
    全球水务巨头盯上中国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今年进口废杂铜将增加2.8万吨
    2007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金属废料资源网CEO雷煦日前指出,我国废杂铜在铜冶炼投料中的比例约为27%,按2007年320万吨的精炼铜产量预计,需要86.4万吨废杂铜,加上铜材加工等直接利用部分的94万吨,以及补充铜精矿进口不足所需的12万吨,废杂铜需求总量约在192.4万吨,其中国产68万吨,进口废铜将达到124.8万吨,这个数字比2006年增长2.8万吨。

      雷煦表示,我国铜矿增产乏力,今后五年预计只能增产8-10万吨。中国铜冶炼产量强劲增长,到2010年中国精铜产量将达到430万吨。虽然这不足以使中国转向精铜的净出口,但足以表明中国的精铜进口在今后的3年里不会显著增长,实际上所有增加的需求都将通过进口铜精矿和废杂铜来补充。

      由于全球铜精矿供应的紧张形势,铜精矿的短缺将是2007年中国精铜产量增长的瓶颈。中国2007年度铜精矿加工费谈判大局已定,必和必拓公司与中国铜企业达成的铜精矿加工费比上年下挫37%,2006年以来,国际铜精矿市场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国际现货加工费曾经跌至30/3的低价水平,此前市场预测2007年铜精矿供应缺口会继续扩大,废铜作为铜冶炼的原料需求增长凸现。

      雷煦认为,虽然未来中国铜供求趋于平衡,但国内精炼铜产能的大幅提高,对冶炼原料铜精矿和废杂铜的需求将更加强劲,在铜精矿进口量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对废铜进口的数量将会增加,如果铜材加工需要量不变,2007年废铜进口量将比去年增加约2.5万-3万吨。(徐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