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国外短期资本进入我国的速度有加快迹象。这些资金的涌入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无疑又会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2002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平均每个月增长约200亿美元。而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外汇储备平均每个月增加450多亿美元,增长速度加快一倍以上。在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加的135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经常项目中贸易顺差总额为464.9亿美元,资本项目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58.93亿美元,两者相加后约为623.9亿美元。扣除上述两项后,还有733.1亿美元的新增外汇储备。这其中的一部分是通过经常项目下的非贸易账户,以及通过资本项目下的证券账户进入,如海外工程汇款、华侨汇款、短期债务等。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这些国际收支项目的数量应该不会很大。因此,我们认为,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外汇是看好人民币升值及中国经济前景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并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众所周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流动按类别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其中金融项目又细分为直接投资项目、证券投资项目和其他投资项目。从外汇资金流入的稳定性来看,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顺差和金融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是稳定性最高的,因为这具有较好的实体经济背景,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目的稳定性则要小很多,因此这些逐利资金通常被称作游资或热钱。
通过对最近几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表明,多年来,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构成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额的最主要来源。2004年比例大幅度降低的根本原因是外资预期人民币升值,通过其他投资等方式进入中国等待人民币升值,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当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异常增长,增幅在76%以上。2005年7月21日晚中国央行“出其不意”宣布汇改,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由于升值幅度远远低于国际游资的预期,部分游资撤离中国,这也就导致中国国际收支概览表中“误差与遗漏净额”一项在2003年、2004年表现为资本异常流入,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又重归净流出。今年一季度的国际收支情况与2004年很相似,外资异常流入值得关注。
控制流动性过快增长是央行当前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而热钱的大量流入加大了央行调控流动性的难度。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央行可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在年内有再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此外,针对外资炒作人民币升值和中国资产价格,国家将会出台措施加快外汇体制改革,改革外汇储备的运用,限制外国资本投机炒作中国资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