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
  • 7:天下
  • 8:产业公司
  • 9:上市公司
  • 10:专栏
  • 11:专栏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消费结构升级 我国经济高增长含金量提高
    一季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188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工业生产增速趋于稳定
    外资“救局”国内房地产开发
    流动性过剩成机会 应借机发展资本市场
    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涨7.3%
    社科院预测今年GDP增10.9%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体平稳
    宏观调控如何发力 学界现重大分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调控如何发力 学界现重大分歧
    2007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何鹏

      

      过热、偏快、正常还是高位走稳?伴随着一季度数据的出炉,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争论又如期而至。昨日在中国社科院举办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报告会上,来自各大部委所属研究机构的专家对此分歧重重,各自的政策建议也难于统一。

      经济偏快?高位走稳?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经济运行已处于偏快的区间。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应该成为接下来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

      他判断的依据是,一季度的GDP增速达到了11.1%,不仅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与全年相比也加快了0.4个百分点。而3月份的CPI也一举迈过3%的警戒线,同比上涨了3.3%。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学者和中国官方的意见。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尽管一季度的数据有点高,但总体上可以称“高位走稳”。他不认为现在的趋势正面临演化成过热的危险。

      而来自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汉亚则更乐观。他认为,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基本平稳。与目前的经济增长率相比,物价水平还太低。他强调,对于经济运行的判断要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并不能说11.1%就高了。

      不过在现场也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明确表示,现在的增长不是偏快,而是过快的。他指出,从各种约束条件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内是比较恰当的。如果超过,风险就会加大。而现在已经超过了1.1个百分点。

      稳中微调?加大力度?

      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相联系,各专家给出的宏观调控药方也各不相同。

      郑新立强调,应继续发挥信贷和土地闸门的作用,同时运用去年新增的提高投资项目准入门槛这一杠杆性工具,三管齐下,谨防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与此同时,抓住机会促进节能环保设备的升级更新、鼓励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消费率。

      张立群则表示,要稳中微调。在致力于扩大消费的同时,也要看到资源的约束作用,把握好消费的度。同时要充分关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避免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促进其平稳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进行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建设,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张汉亚则明确表示,对经济增长不要太压。对于投资的控制要通过立法,设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合规性监管力度,而不要通过总量的行政控制,进行“上大压小”。他提出,目前关键是要进行人力资源价格改革和资源价格改革,理顺激励和成本传导关系。

      与上述专家的观点相左,张培森则明确表示,不赞成适度或微调的做法,而是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调控,针对目前能源、环境、流动性过剩等问题,进行“同步和多种手段的有针对性的调控”。

      他还特别强调了税收在其中的作用,并建议进一步降低对一些行业的出口退税,同时考虑开征资源保护税和资源补偿税,并全面推行增值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