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
  • 2:大智慧
  • 3:大智慧
  • 4:大智慧
  • 5:大智慧
  • 6:大智慧
  • 7:大智慧
  • 8:大智慧
  •  
      2007 年 4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
    [沙牛家书] “股民”与“全民炒股”
    将过剩资金引入证券市场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沙牛家书] “股民”与“全民炒股”
    2007年04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一、我对“股民”的看法

      “股民”一词中国所独有,“股民”在中国已有一亿之众,“股民”曾几何时多多少少带一点贬义,它没有“投资者”来得好听……

      1、股民曾被认为是不好好上班、不务正业的投机倒把分子;股民在熊市中亏损累累,不少人曾被当成取笑的对象。殊不知股民是中国最早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群体,是最先介入虚拟经济的弄潮儿,是勇于倾其家产投身股份制改革的先进分子。股民应被视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精英。

      2、都说要价值投资,投资能够复合式成长的上市公司,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要说的是,正在经历大牛市的中国股民,其家庭金融资产不断得到提高,其经济地位也随之得以提升。用我的话说:“在2006年、2007年中,股民自身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利润’增长了100%、200%、300%……”换言之,大多数股民摘掉了套牢、亏损的帽子,从“ST股民”、“PT股民”一跃成为“绩优股民”,股民本身越来越具有投资价值。

      3、我始终认为“利息所得”并不比“炒股所得”来得光荣,“炒股所得”和“利息所得”同样属于正当的收入。炒股需要进行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炒股所得往往是股民智慧的结晶,是体力甚至是生命力消耗后所应获得的成果。或许正因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尚福林主席近日强调“要切实保护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形成的资产产权”。

      如果你还没结婚,如果你想再婚,老沙建议你在征婚启事中大大方方地写上“我……股民……”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爱上你。

      二、我对“全民炒股”的看法

      股市一火,买股票的人就多了,于是“全民炒股”一说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媒体上。

      “全民炒股”听起来蛮吓人的,一个国家的老百姓怎么能都去炒股呢,其他事都不干了吗?其实在咱们国家,只是大中城市的居民在进行股票投资,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农民买股票的并不多,怎么能说是“全民”呢?再以号称一个亿的股民来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长线投资者,真正像拿个锅铲那样在股市里“炒”来“炒”去的人只占约三分之一,“全民”都“炒”股票又从何谈起?

      老沙还想说的是,即便是“全民炒股”,我想问问,老百姓手里有了钱,不炒股干嘛去呢?“全民储蓄”吗?好像国家现在并不鼓励老百姓把钱都存在银行里啊。“全民炒房”吗?房价已经炒得够高了。“全民做生意”吗?老百姓家里的十万八万块钱能做什么买卖,都去开小饭店或服装铺吗?

      对于逐渐富裕起来、有了积蓄的城镇居民来说,家中的余钱如何才能“钱生钱”,不“炒股”又能干嘛呢?那些反对所谓“全民炒股”的极少数经济学家并没有给出答案,我真的想知道,老百姓家中的余钱除了存银行还能干什么?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全民炒股”,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