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专版
  • A8:专版
  • A9:专版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中国资本市场15年发展规划初步拟定
    胡政:股指期货 顺利推出需三个条件
    张育军:研究人员要把握市场基本方向
    深交所评选会员及基金研究成果
    机构投资者热盼 股指期货推出
    聚集社会力量探索市场基础性前瞻性问题(上接封一)
    股指期货上市法规障碍扫清(上接封一)
    业内人士:应鼓励城商行上中小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资本市场15年发展规划初步拟定
    2007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黄金滔 丁昌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在此间举行的“资本市场发展与创新”论坛上表示,从量和质两方面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市场环境对发展和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资本市场研究将成为更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另据透露,证监会研究中心最近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该报告包括了对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规划和展望。

      资本市场进入发展新阶段

      祁斌指出,从量的方面看,资本市场规模已从2006年初3.06万亿元上升到2006年底的9万亿元,目前已经达到15万亿元,A股的交易量日创新高,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

      从质的方面看,几个标志性变化也说明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股改基本完成,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发达国家没有差别;二、发行体制更加市场化;三、随着上市公司清欠顺利推进和激励机制的引入,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司治理成为可能,而大盘股的上市,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代表性正在逐渐增加;四、证券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五、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基本确立;六、中国社会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从中央决策层,到企业层面,再到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认识都在提高。

      祁斌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基于这些量和质的变化证明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市场研究日益迫切

      另据祁斌透露,证监会研究中心最近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这个报告是对中国资本市场过去15年发展历程的总结,对现状以及与国际差距做了分析与比较,也包括对未来15年,即到2020年的规划和展望。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完成的过程中得到会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业内提供了良好建议和素材。

      他表示,在该报告的编写过程中,体会到资本市场历程也是对资本市场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政府与市场不断努力,主动研究前瞻性的问题,并不断提出解决方法,不断总结过去和谋划未来。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是自我演进、随机的路径,他们付出了较高的代价。事实证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中国资本市场走过的十几年的相当于国际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现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

      祁斌表示,新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这将对各个层面的决策科学性提出更高要求,加强资本市场研究更为紧迫和重要,他同时提出了关于研究的几点建议。

      对于市场环境,祁斌分析,从市场内部看,市场深层次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还没有根本改变;从外部看,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影响资本市场运行的外部因素,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从市场本身发展看,新产品和新业务层出不穷,市场运行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各国把资本市场放在重要的位置,世界各国、交易所和金融中心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对于研究,祁斌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资本市场研究要注重科学性与前瞻性。科学性要注重数量化分析,现代金融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是以数量化分析为基础的,未来包括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更加如此。在新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到本土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相互竞争与学习,再到世界各国金融博弈性的格局等,都需要作出前瞻性的研究。

      其次,资本市场研究要坚持中国国情与国际经验相结合,并应该具有国际性的视野。资本市场研究,只有将中国国情与国际成熟金融产品和业务相结合,才能使其在中国市场有生命力。国际化不是简单认同某一个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而是要将各个国家的经验和模式进行选择,与中国现实结合起来。

      最后,资本市场研究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协调系统与行业的研究力量,共同研究市场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