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专版
  • A8:专版
  • A9:专版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6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6版:钱沿周刊
    未雨绸缪 多种手段为养老助力
    退休后 我们有哪些收入?
    家庭支柱保障不可少
    特定人群养老规划建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未雨绸缪 多种手段为养老助力
    2007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金苹苹

      

      你准备什么时候退休?又需要为退休准备多少资金?这是目前许多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根据国家计生委公布的数据,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早已过亿,而且人口的老年化将会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严峻的养老问题,已经凸现在每个人的面前。

      养老规划不仅仅是买保险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生活所需资金的25%,如果希望能够在退休后仍然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准,那么其余资金的缺口就需要人们提前规划了。”中大君融投资顾问公司总裁毛丹平博士给大众算了一笔账,在她看来,没有及早进行养老规划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眼下可以挣多少钱,却没有及时地去思考自己“活得太久”所可能带来的养老危机。

      在毛丹平看来,养老规划除了一定要及早进行,还需要遵循“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和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四大原则。因此,养老规划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投资过程,它也并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种养老保险投资,而应该是综合运用多种理财产品为未来筹措资金的一种财富积累过程。

      选择复利投资品种

      如何积累养老资金呢?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之外,当前除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力量承担的养老资金的补充,企业年金是一部分企业为其职工在参加基本社保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这部分资金也已经成为各个金融机构“争食”的重点目标。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年金并非每个企业都有,也就是说对于个人而言,是否能够享受企业年金,是跟其所在工作机构有很大相关性的。因此专家认为,企业年金也只能是养老金的一个补充。

      毛丹平指出,社保、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以及企业年金,这些投资都满足了养老规划原则中“本金安全”的特征。这些产品的风险性相对来说都比较小,而且流动性也差,有一定的强制性,相当于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行为。

      另一方面,养老金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复利效应,也可以使得养老规划中的财富积累达到最大化。基金的定期定投是一种可以利用复利效应的不错选择。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定投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效地摊低投资成本,并且在成本均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大众在投资基金时,可以有意识地尽可能长期持有、并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将基金投资纳入到自己养老金规划中。

      以房养老抵御通胀

      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房产投资也成为养老规划中一个主要的投资模式。从长期来看,房产的价格虽然有涨有跌,但还是会逐步升值,是抵御通胀的有效投资工具之一。

      理财专家建议,部分高收入人群可考虑用手头多余的资金购买房产,在未来可以通过所购房屋的出租收益来养老。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意外情况,房价和租金一般都会随着通货膨胀而水涨船高,在晚年的时候,房租可以保证一部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房产投资的最大问题是占用资金较多、变现能力较差。如果在不合适的时候低价出售房产,更会带来损失。因此,以房养老并不适用所有人,需要个人根据实际情况斟酌以决定是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