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专版
  • A8:专版
  • A9:专版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财富人生
    浪费,中国富裕的头号杀手
    敲几下键盘能 顶上苦干一年吗
    牛市里的“空想曲”
    发现财富的眼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现财富的眼光
    2007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黄艳斌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中,并不是没有创富的机会,而是我们没有为机会作好充分的准备。当机会降临时,我们没有把机会当成机会,而唾手可得的财富,便从我们的眼皮底下轻易地溜走了。其实把机会转变成财富,是需要发现财富的眼光的。眼光不同,取得的结果就不一样。

      多年以前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某地。列车行驶在一片荒野中,在一个拐弯处,火车开始减速,这时前方出现了一幢异常醒目的平房,尽管很简陋,但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这平房却显得格外“抢眼”。此时很多乘客都从百无聊赖的困倦中睁大了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的特殊“风景”来,众人开始纷纷议论起这幢孤单的房子来……

      年轻人在见到这幢房子的瞬间,内心为之一动———这房子是不是会有更大的用途呢?

      这样,返程时,年轻人在此地中途下了车,不辞辛苦地找到了那幢房子。房子的主人告诉他,火车的噪音已使他不能继续忍受下去了,他正想低价出售这幢房子,但卖了很久也没有人问津。

      不久,年轻人用3万元买下了那幢平房后,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希望有公司能在这里做广告。后来IBM公司看中了这个地方特殊的广告效应,在三年的租期中,支付给年轻人18万元租金。

      创富,需要机会,更需要眼光。与其羡慕一些创富成功人士的命运,不如学习人家是如何发现财富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美国有个叫路透的年轻制瓶工人。一次,他的女友在约会中穿了一件十分别致的套裙:膝盖部较窄,使腰部显得很有吸引力,看上去很漂亮。他觉得这裙子的线条真是美极了,便目不转睛地欣赏起来。

      看着看着,一个念头忽然跃入他的脑海:如果根据这种裙子的式样,做一个瓶子,一定会别具一格。

      约会一结束,路透便迅速地根据这件套裙的形状,设计出了瓶子的图纸。不久,一种新款式的瓶子诞生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可口可乐瓶子的造型。由于它不仅外表美观而且用手握住的时候不容易滑脱,同时瓶子里的液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多,因此很受一些大饮料公司的青睐。1923年全球最大的可口可乐公司,花费600万美元,从路透手中买下专利,而路透本人也为它新颖的设计一夜成名。

      我们常为一些创富机会的瞬间失去感到遗憾,这种遗憾都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造成的。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穷人的眼光太多的时候只看到了眼前的得失,而富人则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

      十年以前,有一个送上门来的创富机会,让笔者把它从鼻子底下放跑了。那时候单位有一套一楼的抵债房,因急于出手,只卖三万元。由于当时这套房子所处的地段不好,交通不便,又是一楼,所以没人要。这时候一些朋友怂恿我买下来,理由是此地日后迟早会纳入城市规划,到时候这房子就是值银子的店面房。

      后来我去看了房子,屋前没有路,却有一个死水沉积的大水潭散发着臭气。我一看就呕了,说什么也没买。后来是一个不缺房子的朋友买了此房。

      十年后,这房子不但房价翻了几番,所处地段也果真纳入政府城市环境改造工程,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那地方居然也划入了城市中心,房子果然也成了店面房,光是年租金收入就十万元。

      十万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诱惑,现在每当路过那个店面,我的心就会抽搐一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自己和财富擦肩而过?是安于现状,还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笔者判断是后者。

      人和人之间之所以有差距,就是因为眼光不同啊!所谓富人无非是他们的眼光比我们看得更长远,许多创富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就是发现财富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