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殷保华:学会盈利之前,先要学会控制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殷保华:学会盈利之前,先要学会控制风险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股市。

      对于这些新股民而言,本文主人公的建言是———

      “学会盈利之前,先要学会控制风险。”

      “特别不要盲目相信市场传言。”

      “什么都可以骗人,惟有股市的走势不骗人。”

      “炒股要学会技术,不能盲目操作。”

      这些话都是殷保华用惨痛的教训换来的。

      在这一波热潮中,读一读殷保华的故事,也许新股民们能学到一些东西。

      □本报记者 周俊生

      

      4月19日,对于正在中国股市上搏击的广大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交易日。早上,大盘刚刚开出,就拉出了一根阴线,刚刚登上3600点高位的上证指数迅速回头,掉到了3600点以下。

      对于近段时间见惯了红盘的投资者来说,这根阴线有点意外,但更出人意料的是,这根阴线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下行,很快又击穿了3500点。

      顿时,市场上开始弥漫起恐慌的气氛,大量卖盘涌向市场,牵动着指数进一步下滑。

      但是,就像是出现了一根魔棒,当上证指数触碰到3492点的时候,大盘很快出现了反弹。

      3492点!这正是殷保华特别注意的一个关键点位。就在最新一期国内某证券投资杂志上,他著文指出:“既然机构在短线如此在乎3492点的得失,那我们也应该把3492点看得重要一些,把压力化为支撑,不管从中线、长线,甚至到超短线,都应把3492点作为自己的操作依据。”

      此时,殷保华正端坐在位于上海西区的工作室里,密切地关注着大盘的变化。对于殷保华来说,准确预测大盘变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看来,市场变化虽然有规律可循,但这是从长期趋势来看的,而在一个交易日里,瞬间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还是必须密切关注盘面变化的任何蛛丝马迹。

      大盘在反弹了一段后,再次下滑,并且又一次神奇地在3492点止跌。此时,殷保华的座机、手机连绵不绝地响起铃声,许多朋友向他表示由衷的敬佩。

      但是,殷保华并没有为此而陶醉。前市很快收盘了,他依然紧紧地盯着盘面的变化,反复地按动着键盘,计算着各种线型的发展趋势。他发现,下午的大盘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下滑,如果3492点被击穿,是不是意味着新的进货机会来临了呢?

      曾经输得脚都发软

      今年57岁的殷保华,经历过他这个年龄的人特有的沧桑。尽管他很聪明,但在他年轻时,他的聪明无处发挥,贫穷像一条蛇一样一直缠绕着他。直到今天,已经功成名就的殷保华在与人回忆起他的往昔时,仍不忘他曾经交往过的一个女友。曾有一次,他与女友在马路上“拍拖”,正值吃中午饭的时候,路过一家饭店,女友想要进去,但殷保华摸摸自己空荡荡的口袋,只能推说那里的饭菜自己不喜欢,最后挑了一个排档胡乱吃了点东西。后来,女友与他分手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殷保华却还在为没有满足她这个很低的要求而感到内疚。

      殷保华第一次进入股市,是在1996年底。1996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同样是个激动人心的年头,上海与深圳两地股市你追我赶,大盘指数像疯牛一样连创新高。这波行情曾经引动许多普通百姓卷进股市,原来对股市缺少研究的殷保华也被裹挟了进来,他在二级市场上买进了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

      这时候对股市连一知半解都还没有的殷保华,买进的飞乐音响并不是很多,但让他高兴的是,只是过了一夜,他就已赚了200多元。于是,他赶紧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又买进了第二只股票原水股份。

      但是,股市风云变化莫测。此时的市场已经处于癫狂之中,投机气氛弥漫,管理部门连出狠招要给发狂的股市降温,殷保华刚刚买进的原水很快就被套得结结实实。几天以后,《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以严厉的口气给股市降温,大盘连续出现两个跌停板才企稳,原水股份从殷保华买进的9.50元跌到了6.66元,飞乐音响原来的盈利也已化为泡影。几天后,他狠狠心,在7元的价位将原水抛掉了,一下子就损失了4000多元。

      对于当时的殷保华来说,4000元实在是一个太大的数字。就在这一年,他离了婚,按协议,家里所有的钱财都归了女方。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挣上儿子上学的费用,他曾经起早摸黑,利用工余时间给人装空调,甚至累得晕了过去,一个夏天挣了5000多元,不料却在转瞬之间被消灭在股市里。

      殷保华不肯服输。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买了一些低价股。但股市是不留情面的,盲目操作的他再一次以割肉赔钱而离场。

      当殷保华两手空空地离开股市的时候,街上正是朔风劲吹的时候,他的心头也一片凄凉。街边的一家商店里飘出了一段充满忧伤情调的音乐《回家》,听着萨克斯管奏出的低沉音调,无助的殷保华脚都发软了……

      炒股票离不开技术分析

      殷保华注定了要与股票市场结缘。尽管他像市场里曾经受过挫折的许多股民那样,曾经发誓再也不进股市,但是他还是抵制不住股市的诱惑。

      有一段时间,殷保华工作的新城饭店里经常举办股市沙龙,参与其中的自然都是一些“高人”。殷保华只要有空,也喜欢挤进去听听。那些叱咤风云的市场精英,满口都是专业名词,殷保华有点听不大懂。曾经有一次,在沙龙结束以后,他拉住一位颇有名气的股评家,向他提问:"什么是60分钟的55天线?"但是,那位股评家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转身就离开了。

      这件事对生性好强的殷保华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他转身就到书店里,买了一大堆证券图书,刻苦钻研了起来。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殷保华来说,看这些书实在有点困难。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面对着电脑上描画的股票走势K线图,结合书本上的理论,渐渐地终于开了窍,趋势线、黄金分割、波浪理论……这些曾经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专业名词在殷保华眼里渐渐地鲜活了起来。为了验证自己的学习,他再一次把自己的积蓄投入股市,并严格按照自己的研究进行操作,从K线图上寻找买进信号,发现卖出信号。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居然屡试不爽。

      1998年6月,殷保华从K线图上发现,用7天线理论来分析,大牛股四川长虹将在到达37.20元以后进入下降通道。他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告诉大家,但是,当时的四川长虹如日中天,媒体上都是它的好消息,追涨盘风起云涌,而没有名气的殷保华,他的话根本没人听。然而,四川长虹的走势果然被殷保华言中,7天以后,四川长虹在37.20元的价位上一路下行,再也没有翻过身。直到这时候,许多当初对殷保华不屑一顾的人才不得不对他表示佩服。

      殷保华说,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秘诀。除了受政策面干扰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断裂,股票的行情走势是有规律可以寻找的。我们做股票绝对不可盲目,高价股不可怕,低价股也照样可以让人吃套。掌握了这套规律,我们照样可以在高价股上盈利,在低价股上规避风险。

      有耕耘必有收获,殷保华的才华终于得到了承认。他的名气在全国各地叫响,开讲座,写专栏,忙得不亦乐乎。

      自创“工作线”出奇制胜

      在长期的股市实战中,殷保华积累了丰富的操盘经验。他将江恩理论和大资金的调度融合在一起,发明了一套精确的指标。文化水平不高的殷保华将其用简单的一句话作了归纳:“线上阴线买,线下阳线抛”。

      殷保华介绍说,所谓“线上阴线买”,要满足两个要求,即股票有效突破均线,在其后几个交易日里,股价就将出现回抽,从而形成一条阴线,但只要没有放量,就可以大胆买入,阴线位置越是靠近均线,买入价越是好。懂得了“线上阴线买”,也就自然懂得了“线下阳线抛”。殷保华说,许多投资者只知道买进,但逢到卖出时总是很为难,担心抛错了丧失可能有的盈利。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某一天的成交量放大到近期平均值的3倍,即可抛出。如果出现了买错股票的问题,也不必过于紧张,更没有必要匆忙杀跌,可以在随后股价反弹到均线附近时逃跑,大约只损失手续费。

      殷保华提出,研究股市走势的K线图,有几根线特别重要。他提出了“181周均线”、“43天均线”、“7天均线”、“40月均线”等概念,在殷保华看来,它们分别揭示了牛熊交替、探底和短线操作的要领,从中可以看出股市涨跌的规律。

      殷保华把这些线称作“工作线”,并且总结,掌握了这些线的规律,就可以做到“线上工作,线下休息”。透过K线图的走势,他还总结出了“头顶脚跌”和“脚踏头涨”的规律,这个理论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股价走势的内在特性。所谓“脚踏头涨”指一只股票在上升途中回调时,一般总要回调到前期的高点,然后就会结束调整,加速上涨;而所谓“头顶脚跌”,则是指一只股票在反弹途中遇到前期的低点时,就是遇到了反弹的压力点,反弹只要到这个位置,往往就会出现下跌,甚至跌下去一些,而如果能够拉上来,就可以一口气冲过压力区,买进的信号很明显。

      早在去年年底,当上证指数还在2300点左右的位置时,殷保华通过对各种K线的分析,用他的“殷氏定律”总结出,此轮行情将可望达到3492点。今年4月上旬,当大盘已经到达3492点的时候,殷保华又根据自己的分析提出,投资者必须密切关注3492点,一旦大盘出现下跌并触碰到这个点位,必须赶快抛出。4月19日上午,大盘在利空消息袭击下出现暴跌,两次触碰3492点。下午开市以后,3492点终于被空方突破,殷保华已经再次向市场发出建议,大盘目前已处于“线上阴线”的位置,盘面已经发出买入信号,这是又一个建仓机会,买错了也要买!

      果然,4月20日,大盘再一次出现强劲上升,并在其后的又一个交易日,即4月23日成功翻越前期高点,上证指数已经一举突破3700点。

      当大盘再一次创出新高的时候,殷保华怎么看这个市场?他果断地回答,从现在来看,3492点已经站定,这个点位对近期的大盘已经不再十分重要。短线操作者下一步必须关注上证指数3899点。

      殷保华面临着又一次考验。3899点已近在眼前,他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吗?

      ■人物对话

        学好技术,相信自己

      □本报记者 周俊生

      

      上海证券报:你在这么多年的市场历练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投资者中也有很高的声望。你对自己的成功,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殷保华:我的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好技术,二是相信自己。中国股市在早期,“政策市”的痕迹很深,也养成了投资者喜欢搏消息的风气。如果说在当初这样做有点道理的话,那么,随着股市的扩大,特别是管理层调控市场的成熟,“政策市”正在不断淡化,技术分析对成功操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学习技术需要耐心,甚至需要付出学费,在这方面,没有捷径可以走。

      至于相信自己,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现在中国股市已经走向国际化,因此投资者炒股票也要按国际惯例来操作。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死守前几年一些股评家给我们带来的误区。特别是不要盲目相信市场传言。投资者要坚守自己的独立判断。股市里有一句话,什么都可以骗人,惟有股市的走势骗不了人。因此,只要掌握了线型分析法,我们就等于抓住了股市的牛鼻子。

      上海证券报:目前市场的点位已经很高,投资者很关注股市的风险。只有控制住了风险才谈得上盈利。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殷保华:炒股要学技术,不能盲目操作。学会盈利以前,先要学会控制风险。目前的市场已是由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散户一定要学会逆向思维,把自己当作大机构来考虑问题。股市中盈利的总是少数人,在暴跌的时候要保持清醒,在探明底部的时候要敢于买进,在放出天量的时候要抢先退出。具体来说,有四个“不买”应该可以供大家借鉴,即:放天量的股票不买,大除权的股票不买,暴涨过的股票不买,有问题的股票不买。

      上海证券报:这四个“不买”确实很有借鉴意义,你能够进一步解释吗?

      殷保华:放天量一般是市场主力开始逃离的信号。如果投资者确实对放天量的股票感兴趣,也应该等一等,看一看,可以在放天量当天的收盘价上画一条直线,如果以后的价格碰到这条线,倒是可以考虑买进的。

      除权是市场主力逃离的另一个机会,最近驰宏锌锗的表现就是如此。10送10,股权打了对折,看上去很低,吸引散户进场接盘,但市场主力却已经逃得干干净净。如果大除权后又遇到天量,更是坚决不可以碰。

      至于暴涨过的股票,先要明白,暴涨是靠大资金推动的,而大资金的运作都有周期,从建仓到拉升往往需要1-3年。当一只股票涨到了300%甚至更高,原来的市场主力抽身跑掉时,新的市场主力不会很快形成,通常不大会有大买盘马上接手,短期内价格难以上涨。

      问题股如果出现大幅上涨,则可以肯定地认为是机构在炒作。但是,这些股票或者面临监管,或者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巨大,散户股民实在驾驭不了,不值得去冒险。

      殷保华的“慈善心”

      □本报记者 周俊生

      

      今天的殷保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凭着他在股票市场上的成功操作,已经跻身于富豪的行列。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平常,殷保华最喜欢吃的竟然是一碗泡饭。看着他有滋有味地吃着泡饭酱菜的样子,难道他竟然是一个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那样的“吝啬鬼”?不是的,近年来,殷保华已多次参加慈善募捐活动,捐出的钱款到底有多少,他自己没有统计过,但如果我们到朋友为他建立的个人网站上去浏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殷保华的“慈善心”。

      一年前,殷保华因私事到东华大学去找朋友。正是吃中午饭的时候,他发现几个穿着破旧的大学生躲在角落里吃饭,他们的碗里只是一碗白饭,没有一星半点的菜肴。殷保华了解下来,原来他们的家庭都很贫困,无力供养他们读大学,因此他们只能吃白饭。由于长期没有油水,他们的饭量都很大,每顿足可吃一斤。看到这个情景,殷保华流下了难过的泪水,他想到了自己辛酸的童年。他暗下决心,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财富,这是改革开放给自己带来的机会,一定要帮助这些大学生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安心读书,成为有用之材。

      于是,殷保华把慈善募捐列入了自己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哪里有生活困难的人群,哪里就经常能看到他并不高大的身影。

      在《新闻晨报》的“慈善老丁工作室”,殷保华已经3次捐款,累计捐款达到13万元之多。

      今年2月,殷保华从一个朋友处得知,有两个在上海乐团学习小提琴的小朋友,因家庭困难可能不得不中断学业。他们的琴艺正在长进之中,中断学习十分可惜,交响乐团准备发动职工为他们募捐。殷保华知道后当即与上海乐团联系,表示愿意承担起这两个小朋友的全部学习费用。当善款交到乐团的时候,著名指挥陈燮阳紧紧地拉着殷保华的双手,连称感谢。

      殷保华早已辞职离开了原单位,但他毕竟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黄金年华,一直难以割舍。在今年春节前夕,他回到原单位,向困难职工伸出了他的热情之手。

      在殷保华的心里,一直放不下他在东华大学见到的那几个吃白饭的大学生的身影。最近,他又与上海徐汇区政府商定,由他出资负担该区10个贫困大学生的学习费用,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就在4月19日,记者采访他的当天,正遇股市暴跌,数不清的电话打到他那里,由于忙,他都是三言两语打发掉了。这时候,徐汇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一个电话打进来,跟他说,区里经过统计,一共有12个贫困大学生,准备裁掉两个。殷保华听到后,没有半丝犹豫,马上说“那就12个吧,我一起认了。你们不要裁掉了。”

      殷保华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豪言壮语,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甚至免不了会出现一两句粗口。他很朴素,他是我们在上海的马路上到处可遇见的一个“邻家大叔”。但正是通过他身上散发出的这种“慈善心”,我们发现,他的形象很高大,他是千千万万“可爱的上海人”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