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民航一季度国际航线业务大涨逾20%
    达能强硬出击 暗示起诉大限将至
    全球报业 形势冷热不均
    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苏伟铭: 维持市场份额是南北大众客观定位
    第一视频 与MSN合作
    华晨将投资百亿进行轿车研发
    博世欲加大在华汽车安全市场投入
    各大日系车厂商 将大幅增强在华销售网络建设
    IBM实现11个季度连续增长
    营销策划人李光斗:收购风暴凸现民族品牌危机四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苏伟铭: 维持市场份额是南北大众客观定位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吴琼

      

      上海国际汽车展上,最豪华的跨国兵团阵容非大众汽车莫属。在6272平方米的展台上,一汽大众带来了旗下的所有主力车型;在台下,大众汽车则以更惊人的速度应对市场的竞争,如率先降价、南北大众改差异化竞争为部分产品重合竞争。

      大众汽车中国近年来的杰作之一,则是一汽大众。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苏伟铭痛下营销改革的杀手后,一汽大众走出了昔日的颓势。2007年一季度,一汽大众销量达到9.66万辆;在2007年3月份,一汽大众率先降价,其后销量同比增长35%。为此在上海车展期间,上海证券报专访了苏伟铭。

      上海证券报:今年3月份,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相继降价,有人认为这是在大众中国策划下的连环行动。这场降价是否会引发一轮降价潮?

      苏伟铭:我不认为大众汽车影响并导致了价格战。我认为调整价格是非常正常的,我也很满意我们采取的降价行动。因为:第一,从对手的应对措施和市场反应看,他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像一些企业跟着我们调了,但市场反应不大,可以说调了也没有用;或者另一些企业则调不到我们这个幅度。第二,降价后,我们的价格指数非常稳定。销量增长势头很好。

      上海证券报:在大家的

    印象中,德国大众比较崇尚技术,对市场反应并不敏感。但现在一汽大众也好,上海大众也好,开始率先降价,似乎由“技术领先者”转向“市场反应领先者”。令市场有些措手不及。为什么定下这样的降价幅度?

      苏伟铭:降价其实是对大众旗下产品竞争力重新定位。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我们降价里有很多文章。大众汽车应该是市场的领袖,不会在降价上成为跟风者,所以综合很多因素,我们采取了一步到位的策略,让对手很难跟进,或者跟进后也没有很大效果。

      如果你了解去年底的价格,你就很清楚去年中国汽车降幅是多少,约对不是所说的4%。每一家厂家推销A级车时,给予的促销优惠4%至5%,这是隐性的降价;显性的价格下调幅度是4%。二者加总,2006年中国A级车降幅接近10%。

      按照这一规律,2007年中国A级车价格也应该降。我们预计2007年全市场降幅在5%,市场优惠幅度在1.4%至1.5%。但2007年1月、2月市场价格都没有太大变化,所以一汽大众就率先降价4%。3月15 日,上海大众也开始调低部分产品的售价。

      上海证券报:近几年来,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大众汽车的中国策略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主,还是维持市场份额?

      苏伟铭:2年前,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维持市场份额”。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大众汽车50%、60%的市场占有率不可能重现,毕竟那是一个特殊时期。因为当时很多厂家都没有到中国,现在该进来的都进来了。我们现在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完全对应。

      2004年,大众汽车中国销量是49万辆,2005年是57万辆,2006年是71万辆,预计今年销量会更好。今年一季度就已经超过20万辆了。我认为,维持市场份额,是基于中国现状和南北大众情况做出的客观定位。

      首先,从汽车集团看,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占有率是第一名,为17%;销量超过20万,同比增加23%;在主要市场中,我们的市场份额是24%。排名第二的是通用汽车集团,市场占有率在11%左右。

      从各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看,大众品牌仍是第一名,约为15%。

      从中国市场容量看,我们预计今年市场增长18%到20%,即490万辆至500万辆。在这样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上,如果能保持市场份额,也就意味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