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基金投资权证政策酝酿放宽
    新股发行动态
    “中国最佳投行”入围名单出炉
    广发证券去年实现净利润12.28亿
    三鸥机械首发事项“两上两下” 两公司本周五上会
    交通银行发行 采用特别流程
    机构投资要看信息披露的“脸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投资要看信息披露的“脸色”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信息披露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基金的选股方式和投资期限

      □本报记者 商文

      

      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一只基金最终选择何种投资模式,还要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脸色”。

      在日前举行的“2007中国上市公司和谐投资者发展论坛北京峰会”上,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姜文涛讲述了基金选股背后的“奥秘”。

      “基金对于投资模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姜文涛表示,“它直接决定了我们采用是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还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

      按照姜文涛的说法,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很差,但所处行业状况非常好,基金在选股时将忽略个体情况,而选择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

      “比如,一家石化行业的上市公司,尽管他的信息披露状况很糟糕,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情况,或者公司自身的管理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但是由于其所处垄断行业,其对该行业的未来利润增长有一个较高的预期,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忽略对公司本身的判断而选择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姜文涛这样解释。

      除了对选股方式的决定作用,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也将影响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的建立,从而影响到基金在投资期限上的选择。

      姜文涛告诉记者,“基金选择对某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除了受到行业因素的影响外,很重要的是对该公司管理团队的信心。只有你相信这个企业能够相对公平地对待各类投资者,建立起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才能建立起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信心。”

      谈到自己在实践投资中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感受时,姜文涛表示,目前困扰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披露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在强制信息披露和充分信息披露之间,基金投资者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做到充分信息披露。他举了个例子:他管理的基金之前曾经投资过一家主营高速公路业务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不及时披露车辆收费的情况,基金公司只能派出几个研究员分兵把守在高速公路的收费口,一辆一辆地统计车流量。

      其次,姜文涛透露,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将投资者分为三、六、九等,在信息披露上也照此办理。同时,还存在另一个极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做到所谓的公平披露,只出年报和季报,其他披露一概没有。

      姜文涛表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仅从短期利益上来看,管理股价肯定是重点。但从长期来看,应完善信息披露,建设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才能够培育长期投资者。而长期投资者的培育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