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焦点
    新会计准则倒逼 保险业股票投资上限亟待松绑
    外资行开接本地客 住房按揭或成突破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会计准则倒逼 保险业股票投资上限亟待松绑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昨天发布的一季度保险数据显示,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主要包括股票、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等)的比例,已经接近20%的上限。这也使得5%的保险资金股市投资比例上限日益不合时宜,客观上要求进一步给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松绑”。

      □本报记者 卢晓平

      

      昨日,在中国保监会2007年度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保监会新闻发言人、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表示,一季度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964.5亿元,同比增长22.7%。同时,截至3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4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

      权威人士表示,上述数据是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的,投资的浮盈已经计算在内。现行法规规定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比例不得超过5%,但这一比例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则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保险资金放开5%的投资上限、将投资比例提高至5%-10%的区间,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季度保费收入增22.7%

      今年一季度,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964.5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财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514.9亿元,同比增长38.8%;寿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314.6亿元,同比增长19.3%。截至3月末,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709亿元。

      “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按照今年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所设置的新的统计指标,它与旧会计准则下“保费收入”统计指标的内涵一致。而新会计准则下的“保费收入”则为过去“保费收入”加“分保费收入”之和。

      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自然带动了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增长。统计显示,截至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66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6344.1亿元,占比31%;债券投资9910.2亿元,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

      国寿平安权益投资大幅提升

      具体到两大保险巨头之一的中国人寿,该公司在2006年抓住了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加大了对股权类和债权类资产的投资,共实现投资收益232.03亿元,较2005年增长152%。2006年公司增加了对权益投资力度,权益投资比例由8%上升到13.4%,股市投资共计贡献了260亿投资收益,占总投资收益的55.8%,投资收益率达到7.89%。

      而中国平安盈利的大幅增长,同样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的大增和有效税率的下降。全年实现投资收益185.13 亿元,同比增长214.57%。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较快,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占比大幅提高。公司的权益类资产从年初的152.44亿增加到年末的447.91亿,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也从6.2%增加到14%多。

      上述数据是在老的会计制度下计算出来的,权益类投资比例都不超过15%。而如果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即使国寿和平安不增加权益类投资,由于新旧会计制度的变革,也使得原有的投资比例不断提升。

      况且,这两家公司持有大量的长期性股权投资,一旦这些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上市,形成的浮盈也一样计算为权益类投资收益,必将大幅度提高权益类投资比例。譬如,据袁力透露,今年在民生银行20亿股定向增发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54亿元多。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还将放宽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回暖,给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上限“松绑”也显得日益迫切。

      2005年,由于股票市场低迷,保险公司对股市投资热情并不高。年报显示,当年三家保险公司的股票基金投资为130多亿元,平均仅占其投资资产的1.2%。

      袁力表示,近年来保险业投资收益较高,得益于保监会适时出台投资政策等因素。今年保监会还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研究适合保险资金特性投资渠道的方式,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优质企业股权、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有条件参与的金融衍生产品,推动保险资产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他提醒,投资资本市场会有很好的收益,同时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保险公司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长期投资价值的理念。重点在增加回报的同时要切实防范风险。

      ■记者观察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向多元化发展

      □本报记者 黄蕾

      

      种种迹象表明,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正在逐步有序地拓宽中,包括金融衍生产品等更多的投资渠道将在今年陆续被放开,保险公司大有摩拳擦掌之势。

      一个重要的信号从昨日保监会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传来。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透露,应保险市场及保险公司发展之所需,今年保监会将借鉴国际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渠道和产品,包括投资金融股权在内的优质企业股权、优质证券化产品以及有条件参与金融衍生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呈越发多元化趋势,这对目前投资渠道仍有限且热衷于股市的保险公司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沪上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坦言,在目前大盘震荡加剧的形势下,保险公司的投资眼光不必局限于股市,参与金融衍生品等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据他分析,从这些渠道的收益及风险性来看,保险公司对优质证券化产品的兴趣应该最大。他同时透露,泰康及华泰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被允许进行优质证券化产品试点。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保险机构对利率等金融衍生品的需求也同样会日益增多。

      另外,业界翘首以盼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在即,这将为保险外汇“出海”打通最后一道关卡。袁力透露说,该办法已经征求了外汇管理有关部门和境内外保险公司等的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具体将允许保险机构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投资范围扩大到股票、基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年监管层放行保险公司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未上市银行股权及天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后,保险公司已开始显山露水。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实力雄厚的保险巨头分别参与了京沪铁路、地方公路及多家银行的投资。

      另外,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上海正在酝酿推出长江产业投资基金,多家保险公司候场表露其浓厚的投资兴趣。而在创业投资领域,保险资金亦蓄势待发,上海杨浦区正在酝酿创业投资项目,欲吸纳保险资金进入投资,相关项目目前尚在探讨阶段,对之感兴趣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收集相关信息。

      对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监管策略,袁力在昨日发布会上予以明确。“监管不是管制或管死,保监会将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投资政策和投资比例,积极探索分类监管模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增加投资工具,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的弹性,扩大配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