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5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15版:信息披露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D16版)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1)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控股股东名称:广西国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王世全

      注册资本:5,000万元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对工业生产项目、旅游开发项目及加工项目的投资。

      (2)自然人实际控制人情况

      实际控制人姓名:王世全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否取得其他国家或地区居留权:否

      最近五年内职务:任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广西国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2006年,受益于国家三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等各项支农政策的出台,公司农药行业出现产销两旺的势头。而医药产业由于受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和严格监控、反商业贿赂、主导产品价格处于低价徘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家连续对制剂产品降价等诸多不利因素,公司医药产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药品注册速度明显趋缓,正常销售遭受严重影响,业绩呈不同程度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夯实发展基础;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增产增收活动,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以管理挖潜、工艺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91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但实现利润不佳,亏损3,021.5万元。出现亏损的原因是随着国家医药产业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国家《药典》标准从2000版提高到2005版,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公司实施北部湾发展战略而对营销网络和队伍的整合不到位,使公司两个主要产品生物农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的销售收入受到较大影响;企业贷款利率提高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致使公司2006年度出现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市场,针对现有产品技术,深入挖潜,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工作,创造国发品牌,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为促进公司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成功申报国家及地方专项计划项目7项,其中“窄分子量分布壳寡糖”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部“2006年国家级火炬计划”;“年产2000万支珍珠明目滴眼液酶法工艺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被列入“2006年度广西自治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技术措施项目计划”;“珍珠水解液复合动物蛋白酶法工艺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2006年度广西自治区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年产50000千克合浦南珠超微粉体中药及原料中间体生产线技改项目”被列入“2006年度广西自治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南珠标准化养殖和粗精加工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2006年广西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胃肠宁颗粒被列入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20%阿维杀单微乳剂荣获广西2006年度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农博士”牌3.85%病毒立清水乳剂获广西优质产品称号;公司申报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壳聚糖酶生产菌及低聚壳聚糖的生产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授权。

      公司控股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技日报社联合评审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湖南国发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被临湘市人民政府授予“红旗企业”称号。

      (2)主营业务范围及其经营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藻类、贝类、甲壳类等海洋生物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药品及珍珠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农药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公司是广西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西海洋生物龙头企业和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①主要控股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②主要供应商、客户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③报告期内公司资产构成重大变动项目及说明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例变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农药技改、叶面肥两个工程项目完工投产转入固定资产所致。

      ④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及所得税的重大变动及说明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1)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销售大规模扩张所致。

      2)财务费用的增加主要是利率上浮所致。

      3)所得税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广西田园之子公司南宁净土农化有限公司所得税免征期满,本期执行33%所得税率所致。

      ⑤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量的构成及说明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回收大额单位往来款影响所致。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归还借款和支付利息款较上年度增加所致。

      (3)2007年工作发展展望

      公司所处的行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医药、农药产业:2007年宏观政策形势对我公司的医药和农药两大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一是随着两会对农业关注度的加强,三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必将加大对农药这一生产资料的投入。受益于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的出台,农药行业形势转暖,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农药市场继续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品种竞争仍将十分激烈。二是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将出台新的医改方案,政府将加大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问题。在国家发改委对药品降价的同时,医保目录还将扩容调整。这为企业营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国家对医药行业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药品政策性降价继续进行,外资企业介入程度加深,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民族药业发展更加困难。

      因此,总体来讲,2007年农药行业和医药行业“增收减利”的局面仍将持续,行业的动荡将远远大于2006年,行业整顿和洗牌将使成百上千家研发能力差、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农药企业和制药企业退出市场。但2007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燃料乙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燃料乙醇产业:从国际看,近年来,随着石油告急及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开发可再生生物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乙醇成为21世纪最被看好的可再生替代能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生物燃料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发展生物燃料已成为发达国家提高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生物燃料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其产量增长减缓了汽油供应的压力,并对汽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生物燃料将逐步成为替代石油的重要能源,而且使用生物质能源作为替代能源,不仅可以节省石油消耗,还能将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60%,解决汽车尾气的环保问题。

      2005年,全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的总产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巴西和美国的产量均约为1200万吨。为了提高能源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生物燃料的发展,许多国家提出了生物燃料发展目标。欧盟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份额达到6%;美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燃料中的比例达到20%;瑞典提出2020年之后,利用纤维素生产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燃料,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最近,包括美国、加拿大、巴西在内的北美、拉美及欧洲一些国家纷纷通过相关规定、法案,要求今后逐步增加在汽油中调合燃料乙醇的数量,为燃料乙醇步入市场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此外,亚太地区燃料乙醇也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我国正在推动燃料乙醇的应用,2005年消费已达到2亿多加仑,产能和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预计潜在市场需求将超过10亿加仑;印度已有12个州和地区指令调和5%燃料乙醇;日本也在有限地推行燃料乙醇计划,并着眼于生物燃料乙醇应用方案。预计未来10年内,全球燃料乙醇年消费量将达到160亿至180亿加仑。

      从国内看,近年来由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过量开采,我国已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寻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成为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关键。随着国内石油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以乙醇等替代能源为代表的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已成为我国能源政策的一个方向,10年后,我国燃料乙醇需求量保守估计每年也将达500万吨。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燃料乙醇作为再生能源成为了政府重点推广的新型能源。在国际原油价格高、国内对石油需求量日益大增的情况下,燃料乙醇的推广和普及对替代和缓解我国石油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发展燃料乙醇的空间较大,截至目前,国家批准建设了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4家定点生产厂。我国已正式确定在我国试行燃料乙醇政策,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全境和江苏、山东、河北、湖北4省的27个地市。由于燃料乙醇广阔的前景吸引了大批企业投资建设,直接引起了原料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为了控制玉米价格上涨,国家去年底及时出台了严格控制发展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生物燃料的新政策,加强了对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的管理,坚持“因地制宜,非粮为主”原则,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纤维资源等非粮原料产业发展。广西利用木薯甘蔗等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燃料乙醇的优势明显,优势主要有:

      ①资源优势

      广西生物质生长的气候条件优越,处于热带、亚热带面积为1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亚热带面积的38%,水、热条件非常适合扩大种植在生物量单产潜力上极具优势的木薯、甘蔗等能源植物,并有大量的农林牧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广西2006年木薯种植面积600万亩,总产值近80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总量80%强;此外,广西毗邻东盟,还具有生物质资源的区位优势。东盟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亚热带或热带面积都要比广西的大,适宜种植木薯、甘蔗等能源作物。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地少人多,经济又相对滞后,但适宜木薯和甘蔗生长自然条件优越的东盟诸国,特别是越、老、柬,可以为广西生物能源基地提供充足的生物质原料。

      目前,广西区已经确立了“走以资源的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原则。

      木薯生产燃料乙醇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稳定可靠、能源开发不与人畜争口粮等突出特点。我国北方的酒精生产主要使用玉米为原料,生产成本较高,木薯在目前所有生产乙醇的原料中价格最低,木薯乙醇在所有乙醇中竞争力最强。

      发展木薯燃料乙醇,“不与粮、蔗、果争地”,“不与人、畜争粮”。以木薯燃料乙醇替代谷物燃料乙醇,用薯粮替代谷物,可以增加口粮的战略储备,“以薯代谷”,发展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木薯等非粮生物质原料制取燃料乙醇,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又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总之,广西占尽大力发展燃料乙醇的资源优势。

      ②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十五”起就对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在资金和财税两个方面加以大力支持。目前,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采取了减半征收增值税的优惠措施。一些地方政府,如内蒙古、新疆、广西等省区,对可再生能源企业实行减免所得税优惠。国家确定对企业生产销售燃料乙醇给予定额补贴政策,目前,国家财政对燃料乙醇厂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补贴的办法,2006年每吨补贴在1620-1650元之间。同时,经国家核批可以免征用于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变性燃料乙醇5%的消费税;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生产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用变性燃料乙醇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另外,我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正式实施后,国家财政部又下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文件),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项目被列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对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政策的春天。广西政府正在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精神,加紧制定相应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配套办法,对国家支持的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安排一定比例的地方配套资金。

      ③规划引领

      广西是我国木薯种植最适宜的省份之一,木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且广西的木薯种植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广西现有近3000万亩荒土低坡、旱地,土地相对比较贫瘠,发展经济作物能力有限,目前尚未开发的荒山荒地约有800万亩,其中约有230万亩低坡荒地特别适宜种植木薯。

      广西自治区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将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北部湾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把利用木薯、甘蔗等优势资源,发展燃料乙醇、高档系列变性淀粉以及其它生物质化工产业产品作为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的重要主题,提出要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甘蔗、木薯生产和加工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同样把“生物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列为重大专项予以支持。同时,木薯、甘蔗作为广西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以木薯、甘蔗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化基地建设,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将广西以木薯、甘蔗为原料的乙醇产业化基地,建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中心。

      ④产业基础

      广西国发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具备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以木薯、糖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厂之一,开发生物能源具有成熟的经验、人才队伍、产业基础。

      总结上述三大行业得到结论:公司的医药农药两大产业的发展确实受到了产业宏观形势的影响,农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医药产业经营则比较艰难,但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得到国家大力的支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4)公司的发展战略

      立足于北部湾丰富的木薯、甘蔗、海洋生物等优势资源,依靠技术创新,发挥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开发适应海内外市场的燃料乙醇和生物医药、农药产品。争取用两到三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广西生物质能源龙头企业并成为国家循环经济重点企业。搞好主辅分离,继续管理经营好原有医药、农药、酒店产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并选择时机逐步进行转让股权等多种途径,实现资产剥离,使公司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成为一家专业生物质能源公司。

      (5)新年度的经营计划

      2007年的经营计划为:实现销售收人8.3亿元,比增54%。

      指导思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下属企业管理,抓好成本核算和市场营销管理,建立新的考评、激励和约束机制,搞好主辅分离,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选择时机通过股权转让等多种途径,逐步实现原有医药农药产业的战略转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效益国发、和谐国发,从而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

      工作措施:

      ①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逐步实现公司产业转型。

      ②着力打造强有力的下属企业经营班子队伍。

      ③加强经营目标责任制,突出利润目标。

      ④突出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⑤狠抓内部规范管理,搞好现有医药农药两大产业。

      ⑥强化对下属企业的管控,降低投融资风险。

      ⑦严格成本核算管理,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⑧高度重视安全质量环境(环保)的监督管理,控制生产风险。

      ⑨加强项目申报力度,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

      ⑩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6)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的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①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公司农药农肥产品、医药产品的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生产中的水、电、燃料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对此,公司优化原材料采购订货管理,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成本核算,进一步控制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②人才短缺风险。公司面临管理和营销人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此,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营造“用才、引才、留才”的良好环境,通过内部选拔培养和引进优秀职业经理人等方式充实公司管理队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来规避风险。

      ③应收账款风险。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仍将保持一定的比例,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呆坏账风险。因此,公司将加强客户信用评级,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尽量降低呆坏账给公司财务带来的风险,同时严格控制回款时间,进一步扩大现款现货的比例来规避风险。

      6.1.1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1、关于2007年1月1日新准则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和新准则股东权益的差异分析:

      根据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财务[2006]3号《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的规定,公司应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公司目前依据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规定已经辨别认定的2007年1月1日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与新准则的差异情况如下:

      (1)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根据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公司2006年12月31日按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报表中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贷方差额510,794.55元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由此增加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510,794.55元。

      (2)所得税

      在首次执行日,公司全面比较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并将两者之间差异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704,716.79元,增加了2007年1月1日留存收益1,704,716.79元。

      (3)少数股东权益

      公司2006年12月31日按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为59,292,548.13元,新会计准则下计入股东权益,由此增加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59,292,548.13元;此外,由于子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等各项减值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388,497.54元,相应对股东权益产生影响388,497.54元,少数股东权益合计影响股东权益的金额为59,681,045.67元。

      2、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分析

      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如下:

      (1)长期股权投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公司将现行会计政策下对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变更为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会计政策变化会减少子公司经营盈亏对公司当期投资收益的影响,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利润将受到影响;但是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按权益法进行调整,因此不影响公司合并报表的利润。

      (2)无形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将由现行会计政策下的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变更为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此项会计政策变化将减少公司的期间费用,增加公司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3)借款费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一般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此项会计政策变化将会影响公司资本化范围,增加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

      (4)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公司将所得税由现行会计政策下的应付税款法变更为资产负债债务法,对于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公司将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此项会计政策将会影响公司的当期所得税费用,从而影响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

      (5)合并会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公司将现行会计政策下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变更为在合并资产负债中股东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此项会计政策变化会影响公司股东权益的列示。

      6.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3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5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6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6.7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公司本报告期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不适用

      §7 重要事项

      7.1 收购资产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股权过户手续已办理完毕。

      7.2 出售资产

      □适用√不适用

      7.3 重大担保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7.4 重大关联交易

      7.4.1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

      □适用√不适用

      7.4.2 关联债权债务往来

      □适用√不适用

      7.4.3 2006年资金被占用情况及清欠进展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新增资金占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截止2006年末,上市公司未完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清欠工作的,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

      □适用√不适用

      7.5 委托理财

      □适用√不适用

      7.6 承诺事项履行情况

      7.6.1 原非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末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增减变动情况

      □适用√不适用

      7.6.2 未股改公司的股改工作时间安排说明

      □适用√不适用

      7.7 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适用√不适用

      §8 监事会报告

      监事会认为公司依法运作、公司财务情况、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公司收购、出售资产交易和关联交易不存在问题。

      §9 财务报告

      9.1 审计意见

      

      9.2 披露比较式合并及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

      2006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 元 币种:人民币

      

      

      

      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世全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秦军     会计机构负责人:孙家耀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006年1-12月

      编制单位: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