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蕾 卢晓平
保险中介(包括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以及保险公估)上市话题近日再热。继本报前期独家报道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华康金融保险中介集团、车盟保险经纪公司等酝酿上市计划后,记者又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内保险公估业“老大”———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将于今年二季度启动股份制改造计划,目标直指国内上市。
民太安董事长杨文明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上述消息。“公司已启动国内上市计划,目前正等待联合证券拿出相关计划。上市时间表目前尚未敲定。”由于企业规模等指标限制,民太安的上市地基本倾向于深圳中小板。
按照深圳中小板的上市“门槛”,拟上市企业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累计超过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以及发行前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
杨文明对此表示,虽然规模及利润指标目前还不符合深圳中小板上市的要求,但公司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他认为,对于民太安而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公司希望借上市契机来加强公司的治理机构,包括增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型,以及对公司制度建设的完善。”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在民太安近期召开的第一季度经营分析会上,民太安管理层已明确上市准备工作,即第二季度将召开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进入股份制改造及上市筹划工作,将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实现公司上市夯实基础。另据了解,经过与深圳交易所的前期接触,深交所方面已表示对民太安拟上市给予支持。
与此同时,民太安下一步将启动增资扩股计划。杨文明向记者透露,“增资将在现有股东同比例增资的基础上进行。”至于增资后的股本规模,杨文明并没有透露。不过,他向记者表示,时机一旦成熟后,民太安就将考虑启动上市辅导工作。
如上市成功,民太安将成为国内保险公估第一股。独立资深港股分析师梁伟沛分析认为,民太安的上市模式有望被其它保险中介复制,相对资本规模庞大的保险公司而言,深圳中小板对于盘子较小的国内保险中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国内保险中介股的稀缺性,其估值模式值得探讨。因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不同,分析师们表示对其估值难以判断。券商及基金经理的基本观点是:保险中介不能简单套用保险公司的估值模式,保险中介类似服务咨询机构,对保险公司估值时常用的内含价值方式基本不适用于它。
不过,有关人士表示,国外保险公估公司已有上市先例,民太安估值可效仿国际模式,基本可采用PE(市盈率)、PEG(市盈率/增长率)等指标。另外,由于我国保险中介尚处行业成长初期,在估值时可较多地考虑其增长速度这个因素。
另据记者了解,成立13年之久的民太安的全国布局基本成形。民太安旗下设有车险、财险、医疗健康险三个专业保险公估公司,车险公估是公司利润“大头”。2006年民太安公估服务费收入达到8697万元,市场份额约为20%,公司计划2007年能破亿。另外, 根据民太安2007年第一季度经营分析会会议文件显示,民太安还在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计划完成水险发展管理部的筹备以及人员配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