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时事·国内
  • 6:价值报告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当前调控经济重担 落在“货币政策”肩上
    打击房市官商勾结须对准七寸
    狙击“热钱”:开放环境下国家安全紧迫课题
    股市面前 摆正心态
    国有商业银行应走出“利差”困局
    托市操作失误造成粮价上涨并非偶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狙击“热钱”:开放环境下国家安全紧迫课题
    2007年04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今年第一季度,扣除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后的733亿美元巨额新增外汇储备中,可能有“热钱”成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开放不断扩大,“热钱”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要从战略和具体措施上认真研究相应对策,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张望

      

      如何有效狙击国际“热钱”冲击一国经济金融,以及冲击国际金融体系,是国内外理论和实务部门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和研究国际投机资本的相关问题。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今年1至3月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而今年第一季度外贸顺差为464.4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为158.93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长1357亿美元,有关部门分析,这可能意味着有较大数量的投机资本进入国内。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开放不断扩大,“热钱”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要从战略和具体措施上认真研究相应对策,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继续加强对新的开放环境下“热钱”问题的研究和认识。首先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当前“热钱”大量进入国内的主要方式、特点。目前普遍认为,虚增贸易、虚假注册外商投资企业、地下钱庄是“热钱”进入的主要方式,但这还受到关税、企业营业税等的限制,难以大量逃避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还难以解释“热钱”进入国内的成本限制问题。所以,还应深入调查“热钱”变相进入我国的方式。其次是要研究目前“热钱”进入的根本动机,才能标本兼治,使有关政策真正有效。就目前看,热钱进入决不是单纯赌人民币升值,而是要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在其他金融和经济领域获得投机利润。开放环境下,我国防止国际资本冲击危机的经验还不丰富,内外调控的均衡目标也难同时实现,为此,要研究新形势下货币政策和有关调控政策的目标重点。第三,加强对国内各市场的联动性分析。要借鉴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情况,内外兼顾,远近结合,研究防范“热钱”进入各类市场投机的相关措施。目前尤其要加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与“热钱”问题的研究。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能力和机制建设,这是有效狙击“热钱”的关键。加强人民汇率调控,努力改变目前持续单边升值预期的被动局面,增加投机资本预期博弈的难度。随着国内外汇衍生产品的丰富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进一步加强汇率调控的环境不断成熟。在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流动性泛滥加剧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汇改应多方面出手,多管齐下理顺外汇供求关系。首先,要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其次,加快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并尽快稳健运作,成为外汇市场调控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力量。第三,要继续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扩大QFII额度以及QDII对外投资的范围,在外汇市场上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品等等。要放宽境外机构投资合规性境内资本市场限制,使国际资本投资我国市场的规模可测可控。要加快研究扩大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机构的范围,允许其将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购汇汇出;推进QFII制度的实施,鼓励中长期投资者进入境内资本市场。要扩大对外投资,大力支持海外直接投资特别是重要产业的并购。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经营机构等QDII对外投资的范围和规模。在外汇管理上,将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汇、用汇限制。第四,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第五,要严格控制外债过快增长,加强对贸易信贷和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的管理,严格监控上述渠道的异常资金流入。

      三是要重视增加黄金储备的战略意义,努力改善国际储备结构。增加黄金储备有利稳定和改善人民币未来预期,保卫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作为国际上主要的经济体,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上影响逐步扩大,我国黄金储备也应相应提高。目前美国黄金储备约8133吨,而我国仅600吨, 位全球第十位。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未来黄金储备至少应达到4000吨以上,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黄金储备经济体。特别是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维持较大的黄金储备规模,适时增减黄金储备数量,是一种调控国际收支和汇率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利用我国外汇储备丰富的有利时机,研究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储备增加问题,将部分外汇储备有效转化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储备物资。

      四是要不断增强反洗钱工作力度,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将查处“热钱”纳入反洗钱重点工作范畴。国际主要发达国家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历来重视反洗钱工作,“9·11”以来,又以反恐理由而加强对各类市场操纵行为和投机资本采取更加严厉措施,如美国不仅要求国内相关部门要配合对可疑资金和账户的检查,而且还要求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配合其加强全球对可疑资金和账户检查。反洗钱不仅涉及反恐和防止各种犯罪活动,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经济金融稳定的违规投机资本都是反洗钱的重点打击对象。我国对“热钱”的查处制度上要继续加以完善,加大查处和处置力度,加大市场操纵行为的违规成本,对“热钱”形成威慑力。反洗钱在维护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和打击犯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有效威慑力。 (作者为上海银监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