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世行:中国信息化建设尚不均衡
    外资房地产十强资产规模年增25%
    首季全球手机 发货量增长放缓
    家乐福称不排除与中资并购及合资
    西门子CEO将于9月底离任
    发动机厂投产 马自达在华发展驶入快车道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
    华东房企百强资产规模落后全国
    英威达投资中国 安全气囊市场
    北京首幅限价房用地开标 五大开发商围抢
    宝洁布局我国农村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房地产十强资产规模年增25%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柯鹏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昨天于上海发布“2007中国外资房地产TOP10研究”成果。调查显示,外资(含中国港澳地区)房地产十强企业,在2004-2006年加大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在内地的总资产规模以年25%的增速迅速扩容。

      按照在内地的投入规模等各因素,外资房地产企业在内地的综合实力TOP10分别是: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凯德置地集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仁恒置地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瑞安房地产、吉宝置地集团与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整体来看,2007中国外资房地产开发TOP10企业中,7家为中国香港上市公司,3家为新加坡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全部来自东南亚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长期看好内地房地产市场,外资TOP10企业普遍采取稳健策略,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41.7%,远低于内地房地产TOP10企业的66.9%,资金充裕程度和融资能力远高于内地同侪,财务相对稳健。

      调查显示,2004-2006年,外资TOP10企业的内地主营业务收入以年均30%的增幅增长,2006年均值突破30亿元;市场份额逐步上升,在宏观调控下,其开发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持有物业经营方面的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平均为3.41亿元,占总主营业务收入10%。

      另外,2004-2006年,外资TOP10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年均74%的速度增长,2006在内地的税前利润平均接近16亿,略低于内地TOP10企业的平均水平,但增幅大大高于内地TOP10企业;外资企业的净利润水平与内地企业相当,而净利润率高达35%,是内地TOP10企业的2.4倍。

      研究组表示,外资TOP10企业在进军内地初期,由于优惠的拿地政策,大都以极低的地价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拿下大量优质项目,使其日后获得极高的利润率。2006年后,由于一线城市拿地成本不断增加,“限外”政策使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销售有所减少,而土地增值税的正式清理使得外资TOP10企业的开发策略开始转移到二线城市,同时增加其在一线城市持有经营物业的项目,来避开土地增值税带来的利润率下降。“预计未来三年外资TOP10企业将继续巩固在内地一线城市的商办物业的开发和经营,扩大市场份额,以此作为跳板来辐射周边的二、三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