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普京发国情咨文 暗指美干涉内政
    美联储称经济普遍缓慢增长
    加拿大寻求参与对华盗版诉讼
    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道指突破13000点大关的背后
    欧洲议会要求世行行长辞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拿大寻求参与对华盗版诉讼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戴维·爱默森
      美机构今年初曾指称加拿大为“全球盗版最严重的国家”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美国在WTO发起的对华盗版诉讼本周再获“声援”。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戴维·爱默森(David Emerson)当地时间25日在政府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宣布,加拿大将寻求以第三方(third party)的身份,参与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诉讼。此前,日本方面也传出有意加入美国阵营,而欧盟则称不排除状告中国盗版问题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2月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加拿大被认为是“全球盗版最严重的国家”,该国的人均盗版损失率几乎是中国的10倍。

      只希望了解中国动向

      “考虑到加拿大国内产业的担忧,我们希望从中方得到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详细解释。”爱默森在声明中说,不过他也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与中国政府的对话以及与贸易伙伴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政府在4月9日正式向WTO提起两宗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投诉,中方已接到美方的磋商请求。爱默森称,此次加拿大只是希望以“第三方”的身份加入磋商,以了解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动向。

      按照WTO相关规则,如果没有单独或与他人联合提出磋商请求,而仅仅是加入磋商,则这样的“第三方”在进入WTO专家组审理阶段后,无权对专家组的决定提出上诉。

      加方对于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指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对盗版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设有门槛,二是中国在计算盗版者的非法获利时基本是按照盗版商品的价格计算,而不是按原版产品的价格。不过,针对刑事责任追究的门槛问题,中国国家版权局新闻发言人王自强上周指出,美国等国家认为,中国刑法的规定和在WTO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第61款之间是有差别的,但这实际上混淆了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的界线。而且TRIPS协定的第61条关于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也并没有规定“零门槛”。

      加才是头号“盗版大国”?

      据加贸易部称,当前全球每年因假冒和盗版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到上百亿美元。加方在没有提供任何统计和调查证据的情况下,居然“估计”出其中有60%的假冒和盗版商品出自中国。

      爱默森称,加拿大希望加入磋商,是因为“国内相关行业对于侵权产品每年对该国经济造成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失感到忧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在美国的一份权威报告中,加拿大还被美方列为全球头号盗版大国。

      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今年2月向美国政府提交的《特别301评估报告》指出,加拿大是全球盗版最严重的国家,加拿大的人均盗版损失率是16.78美元,然而同样一个报告里面讲中国人均盗版造成的损失是1.68美元。据称,美国政府因为加拿大缺乏强制性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连续三年把加拿大列入“观察名单”。

      中方愿“奉陪到底”

      加拿大也是第一个明确表示要加入美国对华知识产权诉讼的发达国家,此前,日本也曾传出消息称有意参与诉讼,不过尚未有官方表态,而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上周则表示,“暂不考虑”加入美国的诉讼,对话仍是解决欧中贸易争端的“优先”选择,但如果“对话不解决问题”,欧盟也不排除会加入美国阵营或是向WTO提出新的针对中国的起诉。

      对于美国等国状告中国知识产权,中方一开始就表示了强烈不满。24日举行的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论坛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再度强调,美方完全无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竟然将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一行动不仅与两国领导人倡导的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共识相违背,也势必对中美商贸联委会框架下双边知识产权合作带来严重影响,有损双方在出版物市场准入方面已经建立的合作关系。

      吴仪表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政府间应当建立这样的理念: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施压好。她同时指出,中国政府决定按照WTO相关规则积极应诉,“奉陪到底”。

      ■记者观察

      发达国家也应反思盗版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知识产权频频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利器”,特别是针对中国。美国如此,日本要跟风,加拿大也来凑热闹。事实上,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的争议一直存在,为什么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会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尖锐呢?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分析说,首先,这是全球化推进以及各国经济不断相互渗透的结果;其次,技术的发展使得盗版变得更容易,同时,越来越多的产业要依赖知识产权生存和发展,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其明显;第三,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特别是不断创新高的贸易顺差数据,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提供了直接的借口。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则认为,知识产权可以说是WTO规则最核心的内容,因为其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的“跳跃式”发展,是发达国家不能接受的。

      专家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以盗版为代表的知识产权问题向来都不是某一国特有的,即便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情况,这与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以及教育水平等很多因素都有关联。在当今,发达国家也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美国指称加拿大是全球头号盗版大国,便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具体到中国,政府也早就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吴仪副总理上周就重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将知识产权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付出了极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企业的广泛认同。

      对于中国已经取得的进展,美、加等国却视而不见,反而向WTO提起投诉,专家表示,这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出于国内政治目的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想以此压迫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知识产权问题向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发达国家在一味指责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反思,从自身找原因。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太大,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发达国家在版权、专利等方面设定的过高价格标准,对于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不利,也间接造成了盗版的泛滥。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发达国家的企业或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过高要价,也直接影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利益,如医疗保健和药价等。

      要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尽可能保护公众利益,“政府的谈判能力就显得很重要,同时我们也要更多扶持自己的品牌和企业。”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