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缩量蓄势有利节后行情延续
    积极应对行情泡沫化
    “涨怕了”与“怕不涨”
    缩量上涨凸现节前矛盾心态
    今日视频·在线
    十佳分析师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积极应对行情泡沫化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阿琪

      

      很常时间以来,许多理性思维者和理论工作者一直在以日本的前车之鉴、一直在以古典的或经典的经济与金融学理论警示着A股的泡沫,更时时提醒着泡沫一旦破灭的后患。

      现在,A股行情泡沫的影子已经浮现,但目前谈论泡沫破灭可能还为时尚早。因为,除了本币升值的共性之外,无论是20、30年前的日本,还是古典或经典理论中都没有当前中国两大“人口红利”的案例存在。第一个“人口红利”是数量庞大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促使我国GDP与企业理论持续增长,对外带来了强劲的外贸竞争力,对内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性投资,还创造了世界第一大内需市场,因而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不同于日本单一外向型经济的“独轮车”。使得A股高涨的牛市行情有着厚实的,且具备可持续性的基本面基础。第二个“人口红利”是我国之前积累了规模超16万亿之巨,储蓄率高达90%的居民存款。我国目前正处于实际负利率状态,意味着资金存在银行实际上等于亏损,因此,造就了世界上成本最低,且规模庞大的资金流动性。在急于寻求投资收益的驱使下,储蓄分流与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转型的潮流已经形成。

      如果说第一个“人口红利”促使了牛市的形成,奠定了牛市的基础并赋予了牛市的价值含量;第二个“人口红利”形成的巨大流动性则正在推动牛市进一步向泡沫化演进。这两个“人口红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刚刚出现轻度泡沫化的牛市行情仍具备着较好的可持续性。不要小看居民储蓄的“蚂蚁搬家”,以及民间资本的资产结构转型,就在前几年,巨额的民间资本与银行资金流向实业投资,导致的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现在,这股巨大的潮流涌向了“黄金十年”概念下的股市。如果不出现强力型的调控措施,行情中已经浮现的轻度泡沫必然会继续膨胀。

      在行情泡沫浮现后,是加以合理利用或是合理调节?还是下猛药予以扼杀?抑或是任其自然膨胀?这给管理层带来了怎样调控的新课题。在行情泡沫浮现后,是畏惧泡沫就此离场?还是抓紧泡沫化行情中激情四起的投机机会?或者是坚持防御策略与价值投资理念?也给所有投资者带来了怎样权衡流动性泛滥中的机会与如影相随投资风险的新难题。总之,泡沫一出现,“上下”都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