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虽然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增长过快,但总体来看全国房价涨幅回落,预计2007年能够把房价涨幅控制在5%以下。”昨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2007房地产蓝皮书”,并作出了上述预期。2007房地产蓝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每年一度所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
强力调控对房价发挥抑制作用
蓝皮书指出,稳定房价仍然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基本面,“房价能否得到控制是购房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宏观调控取得成效的标准。”
蓝皮书认为,去年的强力调控对房价还是发挥出了抑制作用。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去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同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但仍有少数城市房价增幅在两位数,房价持续上涨也促使中央出台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而今年,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中低价房较多地被推向市场,可以部分平抑房价上涨;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增加也将打破现有的楼市格局,对居民预期将产生影响;同时,在高价房的影响下,经过几年快速释放,自住性住房需求将在今年有所减弱。综合以上因素,2004年以来较快的城市房价涨幅有可能持续下降,整体房价涨幅有望回落到5%以下。
商品房供给结构矛盾将有所改善
报告对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作出预测:2007年商品房供给结构矛盾将有所改善。
报告指出,我国商品房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一直存在,其中之一是套型结构矛盾。2006年1月份至6月份,40个重点城市上市预售的商品房套均建筑面积115平方米,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不足。
报告显示,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中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分别占投资的41.8%和3.6%。2007年是实现90平方米以下住房占70%以上目标政策执行的第二年,房地产供给环节的调控执行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将增多,别墅等高端住房的投资将受到限制。
房地产投资增幅保持在20%以上
此外,对于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蓝皮书还预期,调控政策的落实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投资增幅仍将保持在20%以上,住房供应结构将有所改善,解决居民住宅问题的渠道将更多元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重组,节能环保型住宅将得到加快推广。
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房地产完成投资1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7.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指出,2006年房地产开发资金中,国内贷款占19.6%,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31.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占1.5%,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占47.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总体地价水平继续稳步增长
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土地市场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受土地供应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中国总体地价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但是在主要城市之间变化幅度差异较大。
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主要城市总体综合地价水平值为1544元/平方米,综合地价增长率为5.19%,较2005年上涨了将近1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地价水平增长速度略高于2005年。
报告指出,从各主要城市看,地价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综合排在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福州市23.80%、大连市19.77%、深圳市15.20%。从地价具体水平看,2006年全国地价最高的城市为绍兴市,达到5624元/平方米;最低的城市为海口市,为416元/平方米。
提出调控政策完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景国还介绍,近几年,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成长”不少。如调控对象由初期以土地调控为中心转向土地调控与房屋调控并重;土地调控由早期主要关注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开发区建设用地等问题转向对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的关注;房屋调控重心由重视房地产业发展转向对住房价格的关注和最近对住房结构的调控;土地和房屋调控由“租”、“费”为主转向以“税”为主,由软约束转向硬约束;金融调控由宽松的鼓励性转向紧缩的限制性。
“但是,房地产市场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一是部分城市房价增长过快,二是市场供给偏紧,三是价格结构矛盾突出,四是市场秩序有待完善,五是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六是住房保障体系滞后。”李景国表示,“对此,蓝皮书也提出建议,包括坚持市场化导向,规范政府权力边际;增加住宅有效供给;引导住房需求;加快二手房交易和房屋租赁市场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