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
  • 2:大智慧
  • 3:大智慧
  • 4:大智慧
  • 5:大智慧
  • 6:大智慧
  • 7:大智慧
  • 8:个股点评
  •  
      2007 年 4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
    牛市中就应贪婪
    业绩浪之后除权浪将接踵而来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7年04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走出利空思维的误区

      李志林(忠言)

      近期市场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面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和股指的节节上升,不少人反而在盼利空、猜利空、传利空,甚至是虚构利空,抛出了一些看空的理由。笔者认为,这些利空预期是很难实现的。

      一、“全民炒股,股市过热”。近期新股民加快入市的步伐,内地股民已超过9000万。有人就得出了“新股民风险意识差,全民炒股很危险”的结论。

      这个结论值得商榷。第一,有关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在埋怨居民储蓄率太高,而今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理应满腔热情地欢迎。第二,个人投资者比例上升也是经济高增长、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广大储民金融意识提高的表现。第三,“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忠告是人人皆知的,个人投资者比例高不等于风险大,储户最注重的是安全性,何况其在选股前都经老股民悉心指导并深思熟虑,谓其“风险意识差”并不符合实际。第四,9000万股民只占13亿人口的6.9%,若扣除“拖拉机账户”、“借用账户”和“死账户”,大约只有4000万户左右,只占总人口的3%,怎能算“全民炒股”?

      二、“股指期货推出之日就是股指重挫之时”。近期,股指期货将于近期推出的传言沸沸扬扬,弄得人心惶惶。

      且不论股指期货与股市下跌有无因果关系,就以股指期货近期能否推出看,我认为有两个重要条件尚不具备:第一,融资融券买空卖空交易未获央行和银监会的解禁,在此情况下,股指期货必然变味,实力再强的做空者因不能融资融券,也将被做多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只能期货现货双双做多,将股指推得更高,风险更大。第二,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物的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以流通股作为权重,流通规模太小,很容易被主力操纵。这两项条件没有较长时间是很难得到满足的。有人动辄以股指期货近期将出台来恫吓投资者,注定要落空。

      三、“平均市盈率已远高于成熟股市,股市泡沫膨胀”。首先应指出,平均市盈率的概念本身就很不科学、很不规范、很难获得公认,就像汽车博览会搞平均车价、服装博览会搞平均衣价、书画拍卖会搞平均拍价一样荒唐。现在所谓的平均市盈率随意性很大,有说50—60倍的,有说40多倍的,有说30倍的;有以流通股计的,有以总股本计的……数据不一,使投资者感到十分困惑。

      境外股市从来不计算平均市盈率,只统计30只样本市盈率(如道琼斯指数)、36只样本股市盈率(如恒生指数),唯独沪深股市统计1500多只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然后与境外股市样本股市盈率作异类比较,得出泡沫太多的错误结论。

      如果以沪深股市样本股市盈率与境外股市作同类比较,情况就大不一样。最近中金公司统计了205只蓝筹股(占总市值的70%)的平均市盈率,2007年是25倍,2008年将是21倍。我们为何不多作这样的科学比较呢?

      市盈率高并不意味着估值高、泡沫多,还应考虑股本大小、扩张能力、行业成长性、重组购并、注资整合、参股控股、净资产潜在增值、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升值、新会计准则等因素,这些正是目前沪深股市市盈率虽高于境外股市仍有其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应该用“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观点来取代一味看空中国内地股市的种种思维误区,坚持“轻指数、重选股”的中长线投资策略。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业绩浪过后是除权浪

      应健中

      时至4月底,年报潮画上了句号。根据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得以提高,指数涨了700点,而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却有所下降,这就是股市上涨的直接动因。在牛市的漫长道路上,这一波行情就是典型的业绩浪。

      年报潮拉上了帷幕,业绩浪也就偃旗息鼓了,牛市行情是否还会延续,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尽管市场还会出现调整,还会出现像2月27日和4月19日那样的暴跌,但这都是牛市行情中的调整,通过这种调整反而夯实了股价,使持股成本得以提高,推动股价上扬。那么,业绩浪之后市场还会出现哪些热点呢?以笔者之见,除权浪将会成为热点。

      在本轮年报潮中,那些业绩大幅增长的上市公司都给股东提供了很好的回报,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大比例的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是上市公司实施分配方案的高峰期,届时一批上市公司将进行实施分配方案的除权,原来的高价股将变成中价股,而中价股则变成低价股。除权后,人们对股价都会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市场将出现一波除权并填权的浪潮,这是未来几个月推动行情的原动力。一波行情下来,股价还是那个股价,投资者的收益却是巨大的,对市场的影响也同样具有爆发力。

      业绩浪给市场带来了新的热点,也为投资者日后的选股提供了一个基本方向,那就是要选择那些有“生育”能力的股票长期持有。多年的经验表明,股票投资除了追求差价收益之外,更大的收益在于股本扩张的收益,以往那些转配股持有者和如今的法人股投资者之所以在几年中能获得5倍乃至10倍的巨额收益,基本上靠的就是这种股本扩张,几年前买入的1万股股票,经过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变成了5万股,股价还是那个股价,但收益却是5倍。尽管这种收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是股票收益中最大的收益,在牛市行情中操作那些有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股票、参与除权填权浪行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些股票不算黑马,而是明摆着的白马。

      股票市场的生命在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上市公司有能力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业绩浪和除权浪是一气呵成的,尽管市场还需要调整和整固,但选择好个股是投资者在操作中制胜的法宝,在牛市中选择那些有“生育”能力的股票,股子股孙,子孙满堂,您就能充分分享上市公司发展的成果。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不得不防范的新股炒作风险

      桂浩明

      老股民都知道,炒作新股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有人曾经作过统计,相当一部分人的股票之所以被套牢,就是源于在股票刚上市时的追涨。譬如像恢复IPO之后的第一股———中工国际,现在的股价还不到30元,而其上市首日曾经达到过50元以上。还有中国银行,上市开盘时买入的投资者差不多要在间隔半年之后才能解套。事实上,如果没有这期间股市的整体上涨,投资者要获利,可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最近上市的沃尔核材、中环股份等,也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行情。当然,这方面最新的一个例子恐怕就是中信银行,它的发行市盈率就高达48倍,本周五上市以后,涨幅曾经超过100%,结果使得该股成为一个市盈率为100倍左右的银行股,其估值远远高出其他银行股,在银行股中,目前仍然含有股改对价的深发展,目前的市盈率还不到39倍。不同的银行股虽然在估值上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么说,作为新股的中信证券,现在的股价还是偏高的。很显然,这个股票蕴含着较大的调整风险。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在股市的各种风险中,新股风险还是相对比较容易防范的,因为新股往往有最新的信息披露与分析,不确定风险相对较小,在定价上能充分参考相关老股的情况,因此要寻找到合理的定位不应该是太难的事情。不过问题在于,多年来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热衷于炒新股的氛围,甚至专门有人以炒作新股为主要投资方式,他们炒作的原则并不是对新股的价值再发现,而是根据新股的成交量、换手率、市场持股成本以及由于T+O规则所导致的交易缝隙等因素,进行具有高度投机性的短线炒作。这种炒作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是存在较大的获利机会的,但客观上也带有极大的风险。还是以中信银行为例,虽然可以找出它所具有的很多投资要件,特别是因为大股东背景所带来的资源集聚效应。可是大家也很清楚,这些并不能构成它的估值可以高出其他银行股一倍的足够理由。所以,现在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信银行的估值将会有一个向市场上其他银行股的平均水平靠拢的过程。这个过渡时期可能不会太短,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即便如果由于此后银行股的整体上涨,中信银行股价不会下跌得太多,但在上市时高位介入该股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收益还是会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这实际上也就是盲目炒作新股的风险所在,尽管这种风险在理论上是能够有效防范的,但在实践中却又是大量存在着的。

      现在,新股发行有加速的趋势,不少大市值股票也在等着上市,作为炒作新股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新股的稀缺性在不断地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切实际地暴炒新股,个中风险是很大的。时下,因为新股中签率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比较惜售,导致新股的定价显得特别高,这进一步加大了炒作新股的市场风险。因此,现在提示防范新股炒作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这也是强化投资理念、反对过度投机的一种必然选择。愿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关注自己身边的机会

      文兴

      分析股市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传统经典的分析方法之外,近些年不断有新的分析方法与手段被“海归”们引入,也影响着股市的投资方法及资金的流向。

      能学习并掌握这些“高精尖”的方法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个有心人,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以最近火爆一时的上海车展为例,我们也可以体会一二。

      这次车展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车展,这从最近上海的交通路况中也能反映出来。在展会附近5公里范围内的停车场处处爆满,展览场地内人山人海,人们不仅围观近千辆展出的车辆,也有相当多的观众拿着各种相机猛拍展台上的车模。据报道,可售的参展样车已被订购一空,价格从二百万到一千万,令人强烈感受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热量,连负责维持秩序的展馆保安也在感叹“钱真多”!

      在火爆的车展上我们能找到什么投资机会呢?笔者认为大致可从三个角度观察车展带来的机会:一类是车展主角。对于车辆制造企业及相关配件的制造企业而言,车展是其大显身手的舞台,人们可从中发现这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及人们青睐何种汽车。这涉及到一大批整车和配套企业的上市公司,它们股票的表现都相当不错。

      还有一类是直接服务于会展的企业。火爆的会展,首先得益的是展馆企业,这涉及到的企业不多,但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在悄悄地上涨。还有以布置展馆为主业的企业,不能排除这类企业可能在日后上市。

      再有一类是与会展相关性并不那么紧密的企业,如城市交通系统、酒店和旅游企业,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批上市公司,既有公用事业公司,也有一批交叉持股的老牌上市公司,它们的股票也在稳健地上涨。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需亲身经历,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渠道了解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网络的发展也为这种了解提供了可能。能去上海车展现场参观的人只是少数,但通过网上各种论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能迅速直观地了解车展的情况,要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车展这个例子只说明了一点———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投资机会。(本文作者为上海杰兴投资总经理)

      “接力游戏”玩到锣声响

      陆水旗(阿琪)

      在目前的行情中,什么基本面分析或技术面分析,什么古典理论或经典理论等统统作废,不少人尤其是善于分析的人都在琢磨,目前行情坚忍不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老的迟疑着不出,新的进来就买”。老的迟疑着不出是因为之前所有的抛出行为全是错误的,因此“吃一亏,长一智”;新的进来就买,看看每天的开户热潮就明白了。新的在买什么?看看低价股不论业绩多差全都风生水起、高价股不论业绩多好全都就地休息就明白了。

      现在的行情,在新老普通投资者的“齐心协力”下,基本上已把机构投资者与理性投资者隔离在财富效应最大的低价股行情之外,这在一季度收益率普遍落后于大势的基金报表中已有所反映。在当前机构因谨慎而普遍减持的状态下,9000万名股民最终能否打败400名基金经理已成了新的悬念。

      或许是“嫉妒”,或许是“恐吓”,一位具有“海归”背景的机构专业人士的一句话把笔者吓得浑身直“哆嗦”。他说:前一轮牛市在2001年高度投机中结束后,许多被炒高到20块钱的绩差股在五年内跌到了2块钱;在本轮牛市行情中,许多2块钱的绩差股借助题材会被炒高到20块钱,但最后会跌到2毛钱。不过,这位“海归”的最后一番话使笔者有所“回神”:绩差股从20块钱跌到2毛钱的时间是2008、2009年后“大非”开始全面流通的五年内,在2008、2009年之前从2块炒到20块的过程中,你的资产若能在炒作中实现“翻几倍”,那是你的“运气+福气+财气”,但不是你的“本事”。因为现在行情中有“本事”的人全不赚钱,或只是赚小钱,只有胆子大、运气好的人才能实现“翻几倍”。但如果未来胆子大到把20块的绩差股再做回2毛钱去,那就是你的噩梦了。

      现在低价绩差股的“主流行情”已经处于什么阶段?有人说进入了泡沫化阶段,也有人说是到了“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的阶段。如果按照目前“老的迟疑着不出,新的进来就买”的行情上涨机制,即使把所有传说中的题材全部兑现,这些题材股的价值也已整体高估。因此,目前的行情已从之前的题材炒作阶段进入“传花击鼓”的时期,这个接力游戏能玩到什么时候呢?应该是玩到“哐啷”一声锣声响的时候。(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