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焦点
  • 5:金融
  • 6: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产权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isclosure
  • A78: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T1:年报特刊
  • T2:年报特刊
  • T3:年报特刊
  • T4:年报特刊
  • T5:年报特刊
  • T6:年报特刊
  • T7:年报特刊
  • T8:年报特刊
  • T9:年报特刊
  • T10:年报特刊
  • T11:年报特刊
  • T12:年报特刊
  • T13:年报特刊
  • T14:年报特刊
  • T15:年报特刊
  • T16:年报特刊
  • T17:年报特刊
  • T18:年报特刊
  • T19:年报特刊
  • T20:年报特刊
  • T21:年报特刊
  • T22:年报特刊
  • T23:年报特刊
  • T24:年报特刊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4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理财
    节日效应有望助燃红色星期一
    海外“热钱”知多少?
    加速上行迎“五一”
    常规调控无碍大盘上行步伐
    今日视频·在线
    趋势的力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外“热钱”知多少?
    2007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金岩石

      

      五一长假,股民们没事干了。多数股民已是“财富饥渴症”的患者,所以长假期间需要做些心理按摩。九千万户股民,以平均每户两人计算就是1.8亿人了。但股市中究竟有多少钱呢?

      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现在不到5万亿元,流通市值加上打新股的冻结资金(最高时达到1.5万亿元)至少占入市资金总量的90%,所以目前的入市资金总量估计在7万亿元左右。其中,有据可查的是基金,持股加现金不到1.2万亿元;QFII一百亿元的额度几乎用罄,以增值1倍计,有1500亿元;其他机构合计也算1500百亿元,还有呢?去年就有人说海外偷渡入境炒股的“热钱”有2000多亿美元,也就是1.6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此数靠谱,也按增值一倍计算,就是3万多亿元。这样算来,中国股民手里的钱就少得实在可怜,1.8亿人围着不到4万亿元价值的股票发痴发狂,平均每个账户不过区区2万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海外入市“热钱”有2000亿美元之说应为讹传。

      从程序上讲,海外的专业投资机构不可能参与“热钱”入市,因为政府的监管机构不能视而不见,机构的内控稽核也不能坐视不管,基金管理人是打工皇帝,更不可能为这笔钱违规操作。即使有这笔钱,充其量是来自于私募基金,或者是罗杰斯这样的投资个体户。从制度上讲,海外机构和个人也不可能大量介入“热钱”,因为目前国内尚不承认合伙制,法人投资面临多重课税,投资收益几乎无法核算。再加上外籍个人注册公司都不容易,参股国内也不可能隐身,结果就只能借道“人头户”,这种操作模式与西方文化相背,只有海外华人和台湾、香港同胞有可能接受。

      藏在“人头户”后面的机构是中国式私募基金的的运营模式,其中当然不乏台资港资,但主流也是海外的个人资金,而不是机构资金。“热钱”的原始定义,是跨境流动兴风作浪的机构资金,和借“人头户”炒股的海外个人资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解读了所谓“热钱”之讹,相关的结论就是:当前股市的投资主力依然是散户。如果说2006年机构异军突起,一度改变了散户占主导的中国股市,但是2007年又出现了趋势性逆转,散户的新开户数激增。所以,当前股市的主推手不是“热钱”,而是热情;不是海外隐士,而是本土新军;不是机构的价值发现,而是散户的财富饥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业内常用的分析工具在目前就肯定不适用了。因为股市投资的分析工具之所以行之有效,多半是由于主流投资人相信其有效,并因彼此之间的共识而产生出协同效应。由此推论,我们对于当前股市的非理性繁荣还应保持谨慎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