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市场“银行唱主角”的现状正在逐渐被打破。保监会昨日放行平安保险集团试点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业务,本金规模不超过190亿元人民币。至此,已有5家保险机构获得准入资格,这一人民币利率衍生品正在成为保险机构避险保值的重要工具。
“平安将对潜在交易对象进行授信,审慎选择交易对手,并根据自身资产特点和构成,选择需要对冲利率风险的固定收益资产。”从平安昨日回复给本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可看出,平安的相关内部管理准备工作已经基本成形。平安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风控制度以及相关后台制度一旦完善后,将可以进入这个市场操作。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领域人士告诉记者,人民币利率交换业务是指两个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以人民币为基础货币的利率合约协定,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转换。“保险公司有大量的固定收益资产和部分浮动收益资产,在目前利率变动加剧的趋势下,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有选择地对冲部分利率风险,更好地实现资产负债匹配,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在保险资金运用中有多种应用方式。”
而对于成立仅一年多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而言,保险机构的相继加盟无疑将进一步促进这一市场的发展。根据中国货币网提供的资料来看,截至今年3月底已备案的55家试点金融机构中,除4家保险机构外(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国寿资产管理公司、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及友邦保险中国区资产管理中心),其余清一色为中外资银行。
一家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评价保险公司参与其中的“角色”:“银行对于利率互换的需求相对同质化,缺乏可以进行风险对冲的交易对手,容易形成一边倒的局面,基于业务性质的不同,保险机构的进入有望解决这一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有利于活跃整个交易。”
不过,由于国内互换交易市场尚处蹒跚学步期,尚无公开报价,保险机构对这项业务亦没有形成成熟的定价机制,且互换交易在保险资金运用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一部分保险机构对这一衍生品还在观望中。
一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部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即使参与这个业务,初期阶段保险机构的报价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更何况现在很多保险机构对这个新业务还不是很了解。从全球新兴市场来看,新的衍生品推出都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
平安人事再调整
产险一把手易主
□本报记者 黄蕾
平安集团人事调整消息近期不断。平安保险集团昨日宣布,平安产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实凡正式卸任,调任集团副总经理。由1月10日升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的“少壮派”任汇川执掌平安产险帅印。
曹实凡历任平安产险南京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执掌平安产险的几年里,公司完善了销售体制,加大了大项目拓展力度,承保了岭澳核电站、三峡永久船闸、上海金茂大厦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产险标的,使平安产险的市场影响力和保费规模大幅提高。平安期望这次曹实凡调至集团负责新的工作,将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年38岁的任汇川则是平安迄今最年轻的本土高层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成功推行了平安财务企划系列架构改革,为保障公司利润计划顺利达成起到有力支持作用。他还为平安成功在香港及内地资本市场上市,和深圳市商业银行的成功收购做出了突出贡献。
任汇川离开集团后,财务总监一职将由原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兼首席财务执行官麦伟林接任。麦伟林到平安工作以前,就职于美国纽约人寿公司等国际著名保险公司,拥有20多年保险行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经验。
平安集团高层表示,平安此次人员变动属正常人事调整,将有利于集团整体经营管理,以及产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任汇川与3月2日新任平安产险总经理的吴鹏组成了该公司新生代领导核心,使平安产险高层管理团队更加年轻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