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人士指出,本轮并购热潮反映出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同时全球股市的持续大涨也为并购活动提供了动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并购热情异常高涨,说明传统的盈利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很可能也是股市即将见顶的信号。□本报记者 朱周良
330亿美元
美国铝业并购加拿大铝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之一,美国铝业公司7日宣布,在与加拿大铝业公司历时近两年的并购谈判失败后,该公司将斥资近270亿美元对后者发起敌意收购。算上60亿美元的债务,美铝本次收购的总报价高达330亿美元。这也是继去年米塔尔钢铁以390亿美元收购阿塞洛之后,全球原材料行业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收购个案。
据称,上述并购计划若最终实施,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控制全球氧化铝及初级铝产品市场约25%的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业公司。一举超过俄罗斯铝业,后者在去年8月以300亿美元收购了规模较小的本国同业乌拉尔铝业(Sual)。
按照计划,美铝打算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加拿大铝业,折合每股报价73.25美元,较后者上周五的收盘价溢价20%。加拿大铝业的每股股票可兑换成58.60美元现金及0.4108股美国铝业股票。
美国铝业预计,交易结束后第三年开始,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0亿美元。预计并购交易完成后一年内,公司每股收益将实现增长。美铝和加铝2006年收入共计540亿美元。受并购消息刺激,纽约股市7日收盘时,美国铝公司股价上升8.3%,加拿大铝业公司股价则暴涨了34.5%。
175亿美元
汤姆森证实有意并购路透
传媒行业的并购热本周也仍在蔓延。昨天,同为全球领先媒体巨头的加拿大汤姆森集团和英国路透集团双双证实,双方正在就一项总值达87.7亿英镑(约合175亿美元)的并购交易进行洽谈。早在上周,有关这两家公司的并购传闻就已甚嚣尘上。
汤姆森有意以87.7亿英镑的出价收购路透,从而创建一家全球性的新闻社,挑战世界最大的财经新闻和信息提供商彭博公司。两家公司昨天均发表声明称,双方正在就此交易谈判,路透股东每股将获得汤姆森3.525英镑的现金及0.16股股票。
汤姆森和路透表示,两家的合并可在未来3年内每年节省至少5亿美元的成本。路透曾在5月4日表示,收到了一家公司的收购出价,令其股价大涨25%,市值达到77.5亿英镑。
路透和汤姆森共同的竞争对手道琼斯公司5月1日收到了默多克新闻集团50亿美元的收购出价。一旦获得路透社遍及全球的196个新闻分社,汤姆森的新闻业务将大大加强。目前该集团只在北美拥有汤姆森金融和在欧洲拥有AFX新闻。
两家公司的声明称,路透47岁的首席执行官汤姆·格罗切将担任合并后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新公司的名称将为汤姆森-路透。合并后的汤姆森金融以及路透的财经和媒体业务将统一使用“路透”的名称。
2万亿美元
全球新一轮并购周期来临
超大规模交易接二连三出炉,也使得今年以来全球并购市场异常火热。据Dealogic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超过了2004年全年的水平,较去年同期的金额高出60%左右。而在美国,年内迄今的企业并购金额同比上升了41%。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根据历史经验,国际市场上的并购潮每过20年便会出现一次大的“轮回”,上一次的并购热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眼下则正好处于新一轮的并购大潮之中。
而刚刚过去的4月份,更成为全球并购史上最繁忙的一个月,有高达647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在该月宣布,超过了3月份的5770亿美元,也一举刷新了在2000年网络科技泡沫时期创下的历史纪录。
从行业来看,金融服务业是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今年迄今的并购金额已达4106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围绕荷兰银行的金额达到上千亿美元的巨型收购。排在第二位的是能源行业,并购总金额为2101亿美元。
除了传媒和原材料行业,其他领域近期也不断传出大宗并购消息。英国军工业巨头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7日宣布,将以约4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美国装甲车生产商阿莫控股公司。
■新闻观察
全球流动性过剩催生并购热潮
□本报记者 朱周良
仅仅4个月的交易金额,就超过了2004年一年的水平,当前全球并购市场的火热可见一斑。专家指出,这一波并购热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而并购热背后所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折射的股市见顶信号,也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企业并购再度高涨,主要归因于融资便利、反垄断环境趋于宽松以及全球化不断深入带来的客观需要等等。此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蓬勃兴起也是推动并购浪潮的一大因素。数据显示,4月份共有7宗并购交易额度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美国私人股权基金KKR出资250亿美元收购美国信用卡公司First Data这样的大型交易。
从有关研究来看,今年全球的企业并购有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交易溢价都很高。据统计,在今年已发生的并购交易中,收购报价与收购目标现金流的比率达到12.1倍,超过了去年的10.4倍和2000年的9.7倍;其次,杠杆收购的比例越来越高,也就是举债收购的情况增多。据标普统计,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和私人股权基金共发债1830亿美元,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了25%,更接近2004年全年水平的4倍。而融得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收购。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由于传统的安全投资品种如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偏低,因此也乐于为并购交易提供融资,以获得更高回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轮的企业并购热潮是在全球流动性泛滥、利率偏低、融资条件异常宽松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一旦全球利率水平快速上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大增加,抑或美国或是其他经济体经济转坏,许多基于乐观增长预期的收购案将很难得以实现。不仅如此,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为代表的一些过度举债收购的企业甚至可能突然陷入倒债危机,进而可能给整体经济带来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从历史的教训不难看出,在并购潮最风行的时期,从事收购的企业往往容易盲目激进,以至于自身根本无法“消化”。比如2000年时与美国在线合并的时代华纳,至今仍未完全走出并购失败的阴影。
并购潮的最大驱动力还是来自股市,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几乎每个角落的股市都在不断创出新高。更高的股价令企业高层更有信心,也有更多“子弹”来寻求大宗收购。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家也提醒说,企业并购热情异常高涨,可能也是股市即将见顶的信号。瑞士信贷的陶冬表示,以往每当股市接近顶部时,以并购为主题的炒作就会多起来,取代单纯业绩的炒作。一方面,股价持续走高,为收购方提供了足够多的“弹药”,但与此同时,公司业绩在年复一年增长之后,很难再指望通过自身的传统业务获得更大突破,所以,企业就有了寻找外部增长点的冲动。
“尽管任何事都没有必然,但翻看历史,当并购活动大量出现时,可能预示着一轮股市高点已经不远了。”陶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