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货币·债券
  • A5:期货
  • A7:专版
  • A8:路演回放
  • T1: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T2: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T3: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T4: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T5: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T6: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T7: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T8:上证禾银财务风云榜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路演回放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公司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定制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5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海外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海外上市公司
    联想承认遭IBM二度减持
    佳华百货 21日赴港上市
    趋势科技将申请从纳斯达克退市
    港交所一季度 盈利劲升93%
    联通分拆预期再起 沪港两市走势迥异
    新世界中国发债25亿元
    北汽控股拟赴港融资10亿美元
    新航入股或临近 东航表现抢眼
    接手不良资产上海置业力拓酒店业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趋势科技将申请从纳斯达克退市
    2007年05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张韬

      

      昨日记者获悉,趋势科技于近日宣称,在4月底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该公司决定申请将其美国存托凭证(ADR)退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停止依据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2(b)和12(g)条款登记普通股,以及停止依据13(a)和15(d)条款提交报告。基于上述原因,趋势科技将不再履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的义务。

      趋势科技计划在5月21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退市申请,并于2007年5月31日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

      趋势科技解释了退市和终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的原因:趋势科技ADR于1999年7月开始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不过,趋势科技ADR在纳斯达克的交易量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而海外投资者主要通过东京证券交易所购买该公司普通股。因此,趋势科技董事会认为从纳斯达克退市,以及终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给股东带来的整体影响十分有限。而且,这样的做法可以降低固定成本,同时提高趋势科技开展公关活动的效率。从纳斯达克退市之后,趋势科技计划保留美国ADR计划,同时其普通股将继续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则认为:“趋势科技显然是不满于美国资本市场对其的估价,而上市监管各方面的费用则过高,因此选择了在纳斯达克退市。”

      趋势科技尽管今年来在美欧市场的销售额猛增,但并没有得到美国投资者的青睐。趋势科技的产品线很丰富,但每条产品线的纵深竞争力并不强。另外,尽管它在美欧市场有所成长,但其传统的主要市场仍然在亚洲,而美国市场相对成熟,因此投资者不太愿意选择它作为交易对象。据趋势科技第一季财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其净销售额增长12%,公司在北美和欧洲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20%和14%,在亚太和日本的营业收入各增长10%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