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9:上证研究院
  • 10:上证研究院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5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6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6版:基金周刊
    基金·生活·理财
    股票基金升2.68%
    小盘基金领涨
    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有何区别?
    影响基金投资情绪的六大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生活·理财
    2007年05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唐志顺 漫画
      ◇田心

      

      基金,这个我不曾有过任何接触的字眼,在2006年闯入了我的生活。虽然之前也偶尔听到有人谈论基金,但它毕竟离我的工作生活太遥远,而且我的性格决定了让自己远离风险,决不轻易把苦心节省的积蓄交给别人打毫无把握的“经济之仗”。但是,我那位从事金融行业的先生终日向我游说基金收益如何如何高,还说股市行情是如何地有利于投资基金,我终于招架不住弃械投降了,在2006年6月份,胆战心惊地买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只基金———银华价值精选股票型投资基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安与期待,我每天都在祈祷千万别赔钱,告诫自己只要能赚30%就出手,决不做贪心的女人。但接踵而至的竟然是惊喜。眼看着基金净值从一块钱,忽忽悠悠爬到了一块一、一块二,然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到了一块三。“是赎回还是继续持有,这是个问题”,我心里开始斗争起来了,最初的决心已经逐渐动摇逐渐模糊,经过权衡利弊,我决定放手一搏,告诉自己大不了这些钱不要了。就这样本来打算净值到一块三就撤出的我开始期待能获得更多的回报。随着基金净值的不断攀升,我的胆儿也逐渐变大了,又相继买入了其他三只基金。截止到春节前夕,我相继买入的四只基金最高的已经涨到了一块九以上,其他三只也到了一块二、三以上。但是,就在我欢欣鼓舞尽情享受投资回报的喜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股市震荡给了我当头棒喝:今年2月27日,我的基金净值竟在一天之内下跌了近8个百分点,我慌了,失去了方向,所以我只能站在原地静观其变。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审视后,我发现2·27的这场震荡使我慢慢成熟了,它让我真切体会到基金投资的风险性。我开始重新认识股市、认识基金,于是在股市开始牛起来时,出于谨慎,我赎回了我的第一只基金。这次赎回并不意味着我从此放弃基金,也不意味着我要波段操作,我只是认为我需要暂时沉淀一下,以冷却我过度的热情。

      在关注基金的日子里,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上带来的刺激,更多的是它带给我的全新的知识,一个我之前从未涉足过的知识领域———金融。以前我与先生之间的聊天仅限于日常的生活琐事、家长里短,而现在,我也能和他一样有模有样地谈论基金、争论股市行情。我开始疯狂地热爱证券报,研究基金的投资理念,逐渐地我懂得了一些有关股市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名词,于是我的生活不再是纯粹的逛街、看电视、闲聊天了,我的日子也开始变得有深度,我和别人的交流也开始变得有内容了。基于我对股市和基金的知识面,我的男同事们也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了,工作之余,他们也乐于和我侃侃股市、聊聊基金。

      随着对基金了解的不断深入,我认为像我父亲那样有一定积蓄但又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老人非常适合投资债券型基金。所以我趁春节休假期间说服了那位还算开明的父亲,为他买下银河银信债券型基金,现在这只基金已经开始为他赢利了,我心里也踏实了,告诉自己,这部分资金只当是储蓄,可能的话也可以给他挣个零花钱。父亲也深感欣慰,反正有我替他盯着,他挣着几个小钱儿便也乐得其所。

      现在我的亲戚也开始向我咨询买基金的事情,他们甚至问我他们是不是可以借钱买基金,当时我就直接告诉他们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基金投资毕竟属于风险投资,虽然近两年内大的趋势是好的,但收益与风险犹如矛盾的共同体,二者同时共存。我认为理智的投资模式应该是在保证自己能够应付遇到突发事件的前提下,把一定的资金投入到有风险的金融行业中,获取经济上的收益,同时也获取这一行业中的其他乐趣,不但充实自己的腰包,也开阔自己的思想和视野。如果倾其所有盲目地把一切都交给市场,那么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