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9:上证研究院
  • 10:上证研究院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5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4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4版:基金周刊
    市场走高 基金发行放缓
    谁的眼泪会飞?
    基金三月影响力不如新股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的眼泪会飞?
    2007年05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汇丰晋信副首席投资官 林彤彤

      

      最近坊间流传着一个笑话:“牛市中的N种死法”。说的是牛市中一样会有光荣倒下的人,而且“死法”各异,有的人因为收益赶不上别人心急而死,有的人则是过早卖出后悔而死,当中描摹得最生动的是基金经理的“死法”:“基金经理忙活大半年了,净值就是不涨,天天被基民骂的狗血喷头,天天被赎回的一塌糊涂,这一天回家,门口的保安兴奋地对他说:‘你知道了么,股票来钱就是快啊,我开户没半年,现在赚两倍了,跟我买吧,包赚……’基金经理闻听,只觉得胸口发热,头晕眼花,一口鲜血吐将出来,气绝身亡!”

      这样的事或许就在我们身边上演,只是结局稍异———毕竟基金经理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吐血而亡还不至于,但在人后痛洒两滴“英雄泪”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今年以来行情演绎的方式确实超出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预想,也因此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充满了困扰(当然包括我自己)。

      当市场热点围绕着二、三线低价题材股波澜壮阔地持续展开时,摆在基金经理面前的策略问题是积极参与这些热点获取短期的收益,还是坚守过去一年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价值投资”?我的答案是:牛市投资,需要一点“发散”思维。熊市中我们会更注重考量企业的内生增长能力,因为只有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手段提高竞争力水平,才能抵御市场的下降。然而在牛市中,成长的故事会很多,“多样性成长”将造就不同的投资主题,譬如参股券商概念股,我们看到有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贡献每股收益仅为几毛钱,但来自参股券商的投资收益却贡献每股收益一元多钱,不也同样带来爆发性的成长?再譬如资产注入概念股,一旦实现就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一种相对风险较低的方式,使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收益状况得到本质的提升。如果对这些投资机会全都冠名为“概念炒作”并敬而远之,岂不是有“因噎废食”之嫌?关键是要对“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去芜存菁,在确定安全边际较高的情况下把握有实质性内容的品种。

      如果放长一点眼光看,两种选择都无可厚非,结果可能是殊途同归。重要的是紧守自己的“能力范围”来做投资就好。我们所摒弃的是那种只因眼红别人赚钱就冲动跟进的做法,本杰明·格雷厄姆也说过:“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什么”。即便是基金经理,也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别的基金经理能赚得到的钱自己不见得赚得到,对别人在一些自己不懂的投资品种上大把赚钱要能淡然处之。就像资产注入概念,我也会参与,但一定是“锦上添花”的品种,就是那些本身质地很好,即便资产注入的美梦落空,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上市公司,毕竟,作为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我承认自己在此类信息的真伪判断上并不占优势。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牛市一般会有一个“三部曲”:牛市初期,几乎什么股票都会涨,可以称之为傻瓜市场(Fool Market),意思是傻瓜也能赚钱;牛市中期,开始出现分化了,这时候的市场称为选择市场(Selective Market)。在选择市场中,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才得以发挥;牛市末期,大家都在叫“贵”,但是市场还会疯涨,我们且称之为疯狂市场(Crazy Market),这时候胆子大的人会赚钱。我相信,中国牛市正在从傻瓜市场向选择市场过渡,基金经理们一定会有“用武之地”。而对现在如潮水般涌入股市的新股民而言,如果仍然抱着“傻瓜也能赚钱”的想法盲目地跟着别人抢进杀出,或许,到最后,是他们的眼泪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