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13日在上海表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在建立健全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开发性金融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项俊波是在此间举行的2007年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金融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这个论坛以“开发性金融与中非经济合作”为主题。在随后的16日-17日,主题定为“非洲和亚洲:发展伙伴”的非行年会也将于上海举行。
项俊波说,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多年来,中国采取财税、金融、产业、教育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在减少贫困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项俊波表示,金融的支持和参与程度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欠发达地区在吸引资金流入和足够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但并不意味着金融在支持欠发达地区方面就无所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开发性金融体系。
项俊波向与会代表介绍说,政府部门的直接参与是中国在发展开发性金融方面的主要做法之一。这种参与包括设立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为欠发达地区注入信贷资金,促进商业资金进入“瓶颈”产业和欠发达地区,在相应的银团贷款中承担牵头行职能;央行通过对支农再贷款的地区之间的额度调剂,重点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资金相对短缺的金融机构增强资金实力;实施扶贫贴息贷款,开展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的试点。
中国在发展开发性金融方面的做法还包括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市场力量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和资金投入;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在提供开发性政策性信贷支持时,借助“捆绑式”区域授信等方式,推动欠发达地区信用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也努力营造司法公正的良好环境,更好地保护金融机构债权、改善信用。
项俊波说,中国和非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帮助欠发达地区早日摆脱贫困的束缚与困扰,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非洲在开发性金融项目管理、发展社会基金以及扩大小额信贷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中国希望借此机会学习这些经验和做法。
此外,经合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13日在上海发布《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和2008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5.9%和5.7%。
《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是在2007年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前夕发布的。报告认为,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非洲宏观经济走势良好,国际对非政府开发援助增加,因此,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将令人乐观。
此外,非洲中南部地区的矿产和石油产量的提高,以及非洲安全的总体改善,也有助于非洲经济的发展。
报告称,全球经济增长对非洲的石油和工业原料有着旺盛的需求,使其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2007年和2008年的石油价格将保持在每桶60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