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应建立在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基础之上,而将非经常性损益作为估值基础,无疑是偷换了概念。
岁宝热电正是被市场错误估值的一个典型。3月9日,岁宝热电公布年报,每股收益只有1分多钱。此后不久,岁宝热电股价从17.58元的低位开始飙升:自3月19日至4月26日29个交易日内,断续出现7个涨停板,最终于4月27日公布季报前连续三天涨停,报收于51.77元的历史最高价,涨幅高达194%。4月27日岁宝热电的一季报“不负众望”,每股收益达到2.04元,每股净资产更是高达16元。
可以看到,岁宝热电一季度主营收入增长只有60%,主要来自公司去年4月30日向母公司置换来的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哈投供热有限公司(下称“哈投供热”)。哈投供热于今年一季度产生了6600万元的主营收入。但岁宝热电去年前三季度一直亏损,全靠哈投供热在第四季度贡献了8018万元销售收入,产生利润总额2562万元,2327万元净利润,才得以扭亏为盈,实现微利。由此可知,哈投供热的主营利润率应该是28.8%。按此比例,其一季度对公司贡献的净利润应该在2000万元左右,合每股收益0.15元。至于公司每股净资产由3.09剧增到16.1元,则完全是由于今年1月1日开始按新会计准则要求把这类金融资产类投资计入净资产,公司尚未抛售的18440万股民生银行持股导致其净资产猛增的结果。
同样的“价值发现”也发生在两面针:两面针持有中信证券5050万股,5050万股×39.36=19.88亿元。19.88亿元÷总股本1.5亿股=每股收益13.25元。
上述这种资产重估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股市,当初日本股市也借此大概念走向了泡沫性牛市的巅峰。在这其中,以交叉持股概念对行情推升力及其行情泡沫破灭后的破坏力为最强。这种泡沫膨胀式的上涨不是以价值为驱动的,并且相互之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链条关系,在上涨过程中如果有其中的一家公司掉链子,意味着行情可能会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