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强”是中国钢铁业的“长期之痛”。
近期国际著名钢铁咨询机构———世界钢铁动态(WSD)发布最新世界级钢厂竞争力排名:中国钢厂的“最好名次”是第四。除联合重组后的鞍本集团名次较上年有所上升、武钢持平之外,其他宝钢、马钢、沙钢等中国钢厂名次均有所下降。一些分析人士虽然对这一排名有各种不同的议论,但有一点却基本能够认同: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力及对市场的控制力是中国钢厂竞争力的“两大软肋”,建立更为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根本之策。
“资源控不住,钢铁强不了”
上海“钢之家”钢铁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吴文章“第一时间”看到了世界钢铁动态的最新排名。
吴文章说,世界钢铁动态在全球钢铁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它的竞争力排名设了20多个权重指标。虽然对它的排名结果可以有各种不同看法,但分析其指标评价的细节,至少有一点可以得到认同:其对中国钢厂在上游铁矿等多种资源占有上的掌控力表示担心,“应该说是点到了国内钢厂竞争力的软肋”。
记者2年前曾与世界钢铁动态的主要负责人作过一次交谈,当时他就对中国钢厂今后在铁矿石等上游资源的占有上可能面临高成本风险表示过很强的担忧。他当时说,中国优势钢铁企业过去以相对合理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以此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但随着矿石资源的涨价和供给的紧张,中国钢厂的成本优势可能面临“新的情况”。
近年来的情况证明“这一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吴文章说,“资源控不住,中国钢铁业就强不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士也表示,不尽快建立长期、稳定、安全的进口铁矿石产业链,就不可能建设“钢铁强国”。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增幅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位;进口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3%以上,除了矿价上涨之外,海运费上涨也是主要因素。
“市场发言权不强”
在采访中,市场分析人士对此次“WSD排名”中透出的中国钢厂“市场控制力”不强的“软肋”也表示基本的认同。
上海“我的钢铁”网站资深分析师贾良群说,中国单个钢厂对市场的控制力不强,其原因主要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再加上目前中国钢铁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结构性过剩。在此次“WSD排名”中,中国钢厂在“对成熟市场的控制力”“与大买家的议价能力”及“应对周边竞争者的威胁”等权重指标方面“得分普遍偏低”。
宝钢集团前董事长谢企华在多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曾说过,中国钢铁业集中度低的结构性问题,对于市场的稳定长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国最大钢厂宝钢的产量规模在全国总产钢量中的比重“未超过10%”,近年来这个比重“不升反降”。宝钢要想在市场上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时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中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比重较大,近年来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去年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所产钢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4.8%,比2000年降低了10.6个百分点。
钢铁业潜在的产能过剩使得市场的控制力更趋弱化。到去年底,中国炼钢能力已超过5亿吨,但钢的年消费量不到4亿吨,总量上已经供大于求。目前钢铁投资规模仍然偏大,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如全部建成,炼钢产能将突破6亿吨,使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贾良群对记者说,中国应形成几个特大型钢铁巨头,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需求层面留出应有的竞争空间,提升中国钢厂普遍的市场控制力。
“就看此次淘汰落后能否有始有终”
近期,国家已把钢铁业列为全国“节能减排”大局中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之一。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所采取的措施之具体和“强硬”,前所罕见。吴文章说,淘汰落后可以说是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牛鼻子”,现在就看“各项措施能否落实到底,真正抓出实效”。
多位市场人士都认为“淘汰落后难度极大”。
此次国家下定决心推进钢铁业淘汰落后进程。国家相关部门已与首批10个省区市政府签下“淘汰军令状”。对不能按要求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地方,不再核准新的项目;大型钢铁企业建设新的结构调整项目,首先必须承诺淘汰相当能力的落后产能,才能进入核准程序;项目核准后要逐步压缩落后产能,在投产时完全关停。对列入关停和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进一步压缩落后产能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