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最新数据的分析显示:扩大进口已成为缩减顺差的主要方式,因而笔者认为,今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没有可能,预计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在5%左右,即1美元约兑7.4元人民币。
———顺差额反弹。数据显示,4月当月我国出口额97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8%;进口额805.7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外贸顺差168.8亿美元。符合我们4月10日报告中今后绝大多数月份(除第四季度外)顺差将低于180亿美元的预期。虽然出口增速短期内无法有效抑制,从而使得4月外贸顺差在3月份68.7亿美元的基础上出现了近100亿美元的反弹,但在贸易结构上却出现了进口增速加快的可喜趋势。这种态势分明显示:扩大进口已成为我国缩减外贸顺差的主要方式。
———国内吸收不足导致出口快速增长。根据简单的供求平衡原理,国内产品产量=国内吸收+国外吸收。其中,在不严格的情况下,国内吸收大致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之和,国外吸收则大致相当于出口。给定国内产品产量,国内吸收的不足必然要求国外吸收增加;反之亦然。
考虑到在上述诸变量中,波动幅度最大的主要是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我们此处仅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简要考查。数据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较低的时期,一般也同时是出口增长相对较快的时期,整个2004年以来的数据均是如此。这为我们上述推理提供了支持。
———增加进口成缓解顺差主要途径。在既要保持较高经济增速和就业水平,又需适当抑制投资的情况下,未来的出口增长必然不太可能被大幅压缩,缓解巨额贸易顺差更为可行的途径就只能是大力增加进口。当然,出口退税和汇率升值都能够对出口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因影响面广而使得总体效果难以评估。与之相比,增加进口的效果则更为直接、可控。观察2005年以来的进口当月同比数据,通过趋势线可清楚地看到,进口增速的变动呈加快趋势。特别是今年,1月份进口增速即高达27.5%,为历史次高水平(最高水平为2006年2月的29.5%);在2月因季节因素出现回落后,3月和4月连续出现反弹,当月同比增速分别较上月提高1.4和6.8个百分点,呈现出显著加速趋势。
在进口出现加速趋势的同时,由于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抑制,进出口增速的差距已出现较为明显的缩小趋势。如果未来继续坚持扩大进口,同时严格“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适度调控加工贸易的政策取向的话,那么,对于未来单月贸易顺差,我们继续4月10日报告的预测,即除第四季度外应当可控制在180亿美元以内。
进一步地,如果效果明显、影响更易评估的增加进口模式成为了缓解顺差的主要方式的话,那么,在更难于评估其影响的汇率问题上,宏观当局必然会继续坚持“稳步、小幅、可控”的策略,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眼下看来并不存在。我们预计,年内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应在5%左右,即年底到1美元兑7.4元人民币左右。截至5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升值率约在4.3%左右。眼下政治因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造成的阶段性快速升值,并不足以作为判定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的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