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上证研究院
  • 10:上证研究院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5 月 2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上证研究院
    中美在金融领域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
    ■看点
    ■编余
    中美战略对话:我们的位置与策略在哪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美战略对话:我们的位置与策略在哪里
    2007年05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 丁志杰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明、后两天在美国举行。如何把握中美经济交锋的根源与实质,认清美方一系列行动背后的含义,比如在贸易问题上美方的态度和各自立场,是采取正确对策所要考虑的基点。

      在大国经济交锋中,比如在贸易问题上,贸易逆差国一般总是处于主动地位,而顺差国多半处于被动地位。顺差是国外净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来源之一,代表着在逆差国的一种利益。近年来,日益扩大的中美贸易不平衡使中国越来越被动。中美两国贸易收支失衡不断加剧,一边是美国庞大的贸易逆差,另一边是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这也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一种独特景象。

      然而,如果做一点历史比较,从经贸联系看,尽管都是顺差国,但是中国没有当年日本被动。日本当年对美顺差主要来自汽车、电子等行业,这直接和美国的产品竞争,威胁到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不是替代美国企业的生产,而主要是和其他国家的产品相竞争。

      因此,中美贸易战不会象当年的日美贸易战那样,让美国的企业得到太多的实惠,更多的是惠及第三方,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比当年在日本的多,对华投资也比当年对日投资多。这些是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美国政府考虑对华政策时投鼠忌器之所在,因为中美关系恶化直接影响到这些公司和机构的利益。

      当然,也必须看到,由于担心中国崛起会带来不利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可能更趋强硬。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成为第二个日本。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的全球GDP中,2004年美国的份额是20.9%,中国为13.2%;到了2006年,美国的份额降至19.7%,中国则升至15.1%。短短的2年内中美差距就缩小了3.1个百分点。虽然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的GDP不是现实的国力,但是它反映了未来的发展实力。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不出现大的动荡,潜在的实力在未来一段时间会逐步成为现实。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还多。因此,中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都会进一步提升。尽管人均GDP还很低,但是中国规模大,国际政治影响力也不同凡响。这就是美国人最担心并力图遏制的地方。对此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作为顺差国,中国在中美经济交锋中的被动地位不言而喻。谈判就是妥协的艺术,妥协和让步是必然的。但是,在哪些方面妥协,如何妥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中美经济关系走势,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当然,在“舍”的同时,也要考虑“得”,尤其是长远的“得”。中国长远的“得”就是,从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应对,抓住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机遇,以中美经济交锋和国际政策协调为契机,确立与自身实力相对应的地位,争取应有的发言权。中美经济交锋把中国推到世界瞩目的中心,并给了中国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发言,让美国和世界了解中国,减少误会,增进互信。这是值得利用的。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舍”之前,首先要了解美国人需要什么。美国不敢轻易发动贸易战,也不希望中美经贸关系恶化。美国需要的是在中国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包括中国的市场、资产和货币。还有,就是能够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能“舍”的是,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做既对中国有益也对美国和世界有益的事情。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涉及到产业政策层面,中国还可以在出口退税、环境保护标准、劳动制度等方面做出承诺,借此推动国内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大宗商品采购和市场开放都是现实的利益。从战略角度来考虑,要通过这两个利益的让予实现“利益捆绑”,分化和缓解美国国内对中国的压力。集中大宗采购是非市场做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宜常用。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要避免无限制地开放,可以允许美国的机构进来做些业务,比如代理境内居民海外理财和投资,但是不应该在真空地带开放太多。

      在中美经济交锋中,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

      积极应对。要对美国人说不,不能一味地退让,避免对方漫天要价。积极应对还包括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对世界的作用。一方面,要积极阐述中国发展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带来利益,这一点过去做得不够;另一方面,也不应回避给其他国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理力争。发展中国家出现问题后,往往是从自身找原因,靠自我调整走出困境,发达国家往往把问题归咎于外部,让其他国家做替罪羊,迫使其做出让步。美国把中美经济交锋作为转嫁国内经济矛盾的一个手段,这是强盗式掠夺和乞讨,我们应该据理力争。

      协同对外。经济外交应该在国家层面高度统一,各部门要协同对外,否则可能会出现局部部门利益得到维护但却丧失整体国家利益的情况。例如,过去在人民币汇率和贸易的具体谈判中,中国都很强硬,表面上看是争取了一些利益,但是作为交换,一些没有具体部门全权负责的领域如市场开放、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却做出了让步,其中的利益损失和代价要比争取到的大很多。从这一点来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在国家层面一致对外。

      正面回击。作为一种战术安排,中国可以主动出击,让美国也有所顾忌。例如,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在2004年和2005年底两次发表减持美元的言论,让美国市场和政府都很恐慌。现在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要成立,也让美国很担心。这里面,还是有些文章可以做的。(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