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上证研究院
  • 10:上证研究院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5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基金周刊
    也谈“价值投资”
    投资基金切忌 “傻瓜理财”
    战胜“心理亏损”
    分享股指繁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战胜“心理亏损”
    2007年05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工银瑞信渠道营销部总监 秦红

      

      2006年基金翻番的赚钱效应再次燃起了大众的热情。虽然只要个人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从长期看获得利益是迟早的事情,但依然有必要理清基金投资的一些特殊性,降低投资波动对心理的冲击,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买非货币基金,首先要清晰的问题是:买基金注定会亏损。虽然发行的时间都在3年左右,到2006年底,当初1份1元的基金有将近70只累计净值超过了2元,3年100%的收益如何让人不心动渴望。但是,时隔不到2个月,2月27日黑色星期二,基金基本都下跌了7%左右。面对3年增长100%,1天下跌7%的情况,居于旁观者的人往往会认为投资人当然是赚了钱,而且盈利甚丰。但当我们居于其中,且不说我们有可能是在2元以上时购买的该基金,就算是1元购买的,面对自己曾经到手的2元财富降到1元9,我们内心还会有亏损了的感受。这种亏损感是每个购买非货币基金的人注定会遇到的,也是我们享受风险收益品种的心理代价。

      除了这种财富在增长过程中的突然下降造成的心理亏损感,还有一种心理亏损感也是我们往往都会遇到的。那就是我们在7月份买了累计净值超过2元的基金,而现在的基金累计净值最高也不到2元了;或者我们在发行时购买了新基金,而基金开放时,净值低于1元了。如果我们这时需要这笔钱,必须将其赎回,这种净值的下跌就对我们的投资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令我们的购买能力下降,直接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并产生投资失败的挫折感。但是,这种亏损是可以避免的。在中国市场,虽然投资人经历了满是地雷股的市场、庄家操纵的市场、对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充满质疑的市场,但是到2007年3月26日,没有一只1年以上的股票类的基金净值低于1元,净值全部创出了新高。

      既然投资于股票类基金需要承受心理的亏损感,为什么我们还要投资它呢?因为基金风险有价!投资的复利带给我们的人生影响比一般想像的远为巨大。用简单的复利来计算,如果我们29岁的1万元,以2%的存款利率增长,到我们65时,只会增长到2万元,而29岁的1万元,如果能够按照12%的复利增长,则会成为64万元,如果能够按16%增长,65岁便会成为百万富翁。正是由于仅仅是1万元,2%与16%带给我们的人生差距相差百万,我们才会选择忍受心理亏损的感觉,投资于收益上下波动的品种,而不是心安理得的选择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