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
  • C8:钱沿·故事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5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上档压力逐渐增加
    行情进入敏感期
    谨慎对待短线走势
    做多动能有衰竭迹象
    市场承受力明显增强
    牛市格局强势延续
    大盘有望探底后上涨
    市场为何出现“去机构化”现象
    优质蓝筹投资机会显现
    借跳空缺口完成平台突破
    铝业蓝筹凸现爆发潜力
    指标股补涨将来临
    资金谋变 石化旋风渐起
    获利盘回吐带来压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为何出现“去机构化”现象
    2007年05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关于“全民炒股”问题,一直受到市场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即便就“全民炒股”这个说法而言,本身也没有什么标准定义,事实上这种笼统的提法也容易引起歧义。不过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正直接进入股市,亲自参与买卖操作。如果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全民炒股”,虽然未必准确,但也的确很形象。

      毫无疑问,从世界各国、各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轨迹来说,普遍都是走专业化投资的道路,通常的情况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多数人一般会选择专业机构(包括公募以及私募的投资基金等)进行间接投资,这既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专业分工的原则,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引导理性投资。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多年来也一直在不断加强培育机构投资者的工作,希望以此来改变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状况。在舆论界,对“全民炒股”的抨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把这个当作为是市场不成熟、投机氛围浓烈的标志。

      当然了,“全民炒股”,或者叫个人投资者过多地直接入市,显然并不是市场发展的方向。但问题在于,虽然在前几年,境内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的非限售流通股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也就是机构化投资的特征逐渐明显起来。可是,今年以来情况却相反,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占比在下降,个人直接投资的比例大幅提高,出现了“去机构化”的特征。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呢?已经有人从市场环境、投资偏好、文化传统甚至是民族性格等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而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境内市场缺乏好的投资产品,难以满足个人投资者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自己直接参与股票投资。在通常意义上,机构投资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投资机构,拿自有资金投资。还有一种专业理财机构(基金就属于这种机构),是拿在社会上募集到的资金来投资。而这种专业的理财机构,是机构投资者的主流。虽然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但是由于资金的组织形式不同,因此在投资行为上更多地还是具有机构投资的特征。显然,在现在市场环境下,这是需要大力发展的投资力量。可是,今年以来,这些专业理财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并不多,在去年股市运行到2800点的时候,一度没有新的基金产品获得批准进入市场。后来虽然有产品推出,但发行数量受到限制。另外,近阶段也鲜有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获批,市场上比较容易见到的是银行推出的以申购新股为主的理财产品。显然,与股市的火爆相比较,机构开发的理财产品的确不多,而且有的产品也未必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个人投资者在其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财产品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直接入市的冲动。虽然,我们不能把“全民炒股”的出现简单地说成是缺乏理财产品的结果,但公正地说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

      进一步说,现在市场上出现绩优股滞涨的局面,同时市场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泡沫。有种观点认为,这是“全民炒股”的后果。暂且不说这是否符合事实。但人们也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机构投资者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个人投资者通过机构进行集合理财,在投资行为上呈现出机构化的特征,这会不会改变机构重仓股走势偏弱,绩优股得不到合理估值的状况呢?如果绩优股也能够有很好的行情,那么是否不会再有很多个人投资者去追逐那些高风险的投机品种呢?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么看来现在应该化大力气发展机构投资者,这样才能化解”全民炒股”所带来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促使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