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
  • C8:钱沿·故事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5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治安事件变成内乱 黎巴嫩局势危机再现
    布什: 评估增兵效果 9月将是关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治安事件变成内乱 黎巴嫩局势危机再现
    2007年05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伊拉克战争对当地石油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资料图
      长期战火给中东百姓和经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资料图
      黎巴嫩政府军与“伊斯兰法塔赫”组织武装分子在黎北部巴里德河难民营及其周围地区的冲突22日进入第三天,目前已造成至少7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这是1975年至1990年的黎巴嫩内战结束以来,黎境内最严重的一次内部冲突。

      这是一场由军警搜捕银行劫匪的治安事件演变成的内部冲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不安。分析人士称,这一冲突如果继续下去,完全有可能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黎巴嫩局势再一次变得动荡起来。

      战火

      冲突至少造成79人死亡

      据当地媒体援引黎安全部门官员的话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1日晚,至少有30名黎军士兵、25名武装分子和24名平民被打死。

      当地媒体报道说,由于许多受伤平民被困在发生冲突的难民营内,21日下午,双方曾停火两小时,以便医务人员把伤者运出难民营。但在22日清晨时分,枪炮声重新传出。

      就在当地时间21日夜间,黎巴嫩内阁曾再度开会,决定授权黎巴嫩军队一举消灭武装分子,铲除黎巴嫩国内的“恐怖现象”。黎总理西尼乌拉说,此次行动的目的是剿灭“伊斯兰法塔赫”组织武装分子。

      黎巴嫩军队自20日凌晨起在巴里德河难民营及其周围地区与“伊斯兰法塔赫”组织武装分子发生冲突。军方称,他们当时对的黎波里一处武装人员住所展开突然搜查,以寻找19日在邻近地区制造12.5万美元银行劫案的嫌疑人。由于武装人员抵抗,搜捕行动演变成双方的枪战,并迅速扩展到周边街道以及附近的巴里德河难民营。据报道,在该难民营内居住着4万多巴勒斯坦难民,由一名巴勒斯坦难民领导的“伊斯兰法塔赫”组织总部就设在该难民营内。

      状况

      难民营内缺少水和食物

      当战斗进入第三天之后,大批平民仍被困在难民营中,有消息称难民营中的情况不断恶化,里面缺少饮用水、食物以及药品,而里面有大量的老人、孩子。

      目前,联合国的人道主义救援人员以及大量人道救援物品就等待在难民营外,但无法进入其中。据悉,黎巴嫩军方严格控制着进入巴里德难民营的一切供给,对武装分子断粮断水,以迫使“伊斯兰法塔赫”组织就范。

      对于黎政府军的攻势,“伊斯兰法塔赫”一度不甘示弱。该组织发言人阿布·萨利姆22日早些时候称,如果黎政府军发起攻击行动,“我们的战士将准备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不久后,萨利姆改口宣布,该组织计划从当地时间下午2时30分开始单方面停火,并希望黎巴嫩军队接受这一停火建议。黎军方有关人士对此表示,黎军不会首先开火,但拒绝承诺实施正式停火。

      声音 

      国际社会呼吁关注平民

      巴里德河难民营冲突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联合国担心,持续冲突将导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1日发表声明,呼吁黎巴嫩有关各方尽一切力量保护平民的安全。他说,“伊斯兰法塔赫”组织的行为是对黎巴嫩稳定和主权的破坏。

      欧盟谴责流血冲突,并呼吁解除黎境内激进宗教组织的武装。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在趋于紧张的黎巴嫩局势中,这场冲突的升级将带来更深担忧”。

      美国和英国均表示,支持黎巴嫩军队的行动。英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难民营中存在的‘基地’同情者是对黎巴嫩和整个地区的威胁,绝大多数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人反对他们。”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21日说,美国支持黎巴嫩政府打击“ 伊斯兰法塔赫”武装分子的行动。他说,黎巴嫩军队是“以合法形式向黎巴嫩人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分析

      冲突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美联社记者巴西姆·穆鲁韦认为,黎巴嫩当局此次大动干戈,或许想借此一举扫清巴勒斯坦难民营内的武装势力,但迫于目前黎国内政治形势和巴以紧张局势,颇有投鼠忌器的尴尬。

      1948年的中东战争使大批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流散各地。其中在黎巴嫩境内有12个难民营,共接纳约35万巴勒斯坦难民。

      根据1969年与巴勒斯坦领导人达成的一份协议,黎巴嫩当局对境内巴难民营没有控制权,军警也不能擅入。因此,许多难民营内人员复杂,武器泛滥,对立派别经常发生冲突。更令当局担心的是,近来,一些难民营成为极端武装人员的“乐园”,他们招募并训练人手,派往伊拉克等地抗击外国驻军。

      美联社说,考虑到以色列目前正在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黎巴嫩当局清楚,如果黎军攻入难民营,将会引发更大动荡,其他阿拉伯国家也会对那些巴勒斯坦难民充满同情,从而使黎巴嫩处于尴尬境地。

      另据报道,继20日晚黎首都贝鲁特市中心一家高级商场附近发生爆炸后,21日晚贝鲁特维尔丹商业大街发生汽车爆炸,造成至少10人受伤。(冯武勇 徐超 成汉平)

      新闻观察

      “黑金之地”深陷战火 中东经济前景暗淡?

      □本报记者 朱贤佳

      

      加沙地带和伊拉克不断上演的暴力事件已使中东地区千疮百孔,而近日不断恶化的黎巴嫩内部局势更是雪上加霜,令该地区前景更加暗淡。但即使深陷战乱,中东地区的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发展,海湾的石油资源也日益紧俏。作为一个被战争困扰却又盛产石油的“黑金之地”,中东经济的未来是走向繁荣还是衰落?

      战争改变中东命运

      自从发现石油以来,中东就成了富裕的代名词,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暴涨,巨额财富潮水般涌入中东,仿佛一夜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财政收入,30多年前只有14亿美元,而目前已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石油美元滚滚而来,中东产油国过去几十年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和超过寻常的建设规模,开始了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

      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中东产油国近年来纷纷把财政盈余用于偿还国内债务和建设基础设施。在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外国企业参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项目融资的资金需求十分庞大。在沙特阿拉伯,仅是电力项目,今后十余年就需要1000亿美元资金。虽然近年来美国减少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但美国在经济上还是与中东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同样在一夜之间,中东的命运被改写。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约旦、埃及、叙利亚等与伊拉克有着贸易关系的国家纷纷出现经济萧条情形,因为近年来伊拉克已成了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它们与伊拉克签有贸易协议和议定书。

      同时,“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一片萧条的阿拉伯旅游业刚刚开始复苏又面临新一轮伤害。该地区旅游业前景目前非常暗淡,因为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已经改变航线,或取消航班,以避开中东和海湾地区危险的天空。在埃及,旅游联合会预测,旅游收入将至少损失17亿美元,几乎是该国旅游部门年收入的50%。中东地区其它旅游点,如约旦、黎巴嫩和以色列等,也同样忧虑重重。对于阿拉伯非产油国而言,它们向海湾富裕国家输出的劳工在一段时间内将会减少,对这些相对贫穷国家的援助和投资也将减少。在金融部门,在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际,巴勒斯坦、黎巴嫩、摩洛哥、突尼斯和埃及的股市就已经备受其苦。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伊拉克战争造成的经济后果打击了市场信心和投资支出。伊拉克石油生产虽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石油出口却因持续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封锁而变得极其艰难。伊拉克的安全形势和石油出口设施问题仍是制约伊拉克石油产能的瓶颈。

      据以色列商业数据公司调查报告,巴以冲突4年,使以、巴经济损失分别达到120亿美元和45亿美元。动荡不安的地区局势形成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弱化了经济改革的作用,降低了对该地区的经济环境预期。

      战争是改变中东命运最直接的原因,但中东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另一原因是受到石油产能瓶颈的制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认为,尽管全球石油需求旺盛,原油名义价格频创历史纪录,但受石油剩余产能瓶颈制约,中东地区国家石油收入增加有限。

      中东石油产量已接近最大产能,并未出现2003年时的“双高”(高价格、高产量)现象。尽管多数欧佩克成员国积极提高原油生产能力,但一些产油国的持续稳产能力并没有预期那么高。欧佩克目前的原油产量大约每日3000多万桶,剩余产能顶多每日150万桶,不足全球原油需求的1%。由于石油产能瓶颈,石油输出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分析人士指出,石油剩余产能的减少使欧佩克在高油价前无能为力,欧佩克必须扩大剩余产能,保持对市场的缓冲能力。这是欧佩克保持国际石油市场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多元化经济现商机

      提起中东,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往往是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实际上局势动荡的国家仅占中东地区整体的极小部分,该地区绝大部分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强劲,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总体而言,中东经济日趋多元化。

      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西北面临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阿拉伯海相连,经印度洋向东可通向亚洲,向西可抵达欧洲,历来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及商业地位,是当今世界最富潜力的热点市场和引资市场。

      中东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垄断,“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很多国家大量抽回欧美市场资金,目前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市场,确定新的投资方向。

      中东主要依赖石油工业的发展,其它工业基础较薄弱,从工业用料、设备到民用生活物品均依赖进口。据最新资料统计,海湾国家每年进出口总额达210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约占50%。

      中东是一个农牧产品的消费市场,当地食品生产占整个食品消费量的1/4至1/2之间,每年斥资340亿美元进口小麦、大麦、大米、植物油、糖、肉及儿童食品等,占国际食品市场的8%。    

      中东是一个巨大的建筑承包和建材市场。中东国家在未来几年内将大批投资城市建设、发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和石油化工项目。阿联酋每年进口价值约9000万美元的建筑石材,年平均增长率6%。迪拜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棕榈岛工程,第一期投资60亿美元,在一座长6公里宽5.5公里的岛上建49家五星级饭店和2500栋别墅。伊拉克被联合国实施长达13年的经济制裁目前已被解除。伊拉克百废待兴,人民生活及战后重建将需要大量的物资和商品。

      以上将极大地刺激当地工程承包市场和建筑材料及相关商品的进口。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开放的市场,自然就成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市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