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导入
市值管理
2007年05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周翀
随着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与股价的关系更为密切,“市值管理”的概念也逐渐被导入上市公司的视野。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国芳表示,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对市值的关注仅限于吸引投资者、扩大融资的需要,大股东自身经济利益与股票市值没有直接联系,也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在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与大股东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也为实行市值管理提供了契机。
银监会制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的通知》中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上市以后,应当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市值变动的各种因素,建立争取市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与此同时,《国资委关于上市公司股改中国有股权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在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进行业绩考核时,要考虑设置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指标。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及合规的方法和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在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和经营价值。”刘国芳说,“市值管理并不是股价管理,更不是操纵市场,其目标并非一味追求市值最大化,而是市值与价值的匹配。”
他认为,市值管理的核心是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同时,要通过积极向市场揭示公司价值,争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知和认同,使市值充分实现公司的价值。在市值与价值出现背离的情况下,要经营好市值,避免出现市值相对于价值的过度低估和高估。例如,在市场高估公司价值时,可以采取增发新股、换股收购、注资、整体上市等措施;在市场低估公司价值时,可采取股票回购、发行可转债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