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振兴三年间,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由大变强,鞍本钢铁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相继诞生;一重、哈电、齐一、齐二、大连机床、沈阳机床等企业重振雄风,装备制造业在2006年成为辽宁第一支柱产业
□本报综合报道
昨日,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综合组发布。
报告显示,东北振兴三年期间,三省内的国企改制、自主创新、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崭新的成就。
国企改制重组加快
截至去年底,辽宁85%以上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列入攻坚计划的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黑龙江省完成改制企业 3302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6%。
在改制过程中,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由大向强的转变:鞍钢与本钢联合重组为鞍本钢铁集团,大连造船和新船两大船舶生产厂合并成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沈重和沈矿重组为北方重工集团,中铝集团收购了抚顺铝业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中钢集团公司重组了原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成功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
1800亿投资实现自主创新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先后投入1800多亿资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据悉,2004年国家安排了297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089亿元;2005年安排了234个项目,总投资602亿元;2006年安排了29个项目,总投资144亿元。
东北三省一大批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大项目顺利实施,鞍钢、一重、哈电、沈鼓、沈阳和大连机床等国有重点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实施机床高速加工中心、重大装备精密轴承、特大型变压器、汽车发动机和轿车,以及大型铸锻件等一大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一批国有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新款轿车开始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装备制造业重振雄风
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正在重振雄风。
以一重、哈电、齐一、齐二、大船重工、大连机床、大连重工·起重、沈阳机床、沈鼓、沈飞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在重型燃机、兆瓦级风电机组、大型加氢反应器、大型铸锻件、VLCC等高档船舶、重型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大批自主化成果。
初步统计,2006年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超过全国4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同期全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和东北三省工业的利润增速。辽宁省2006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24.8%,首次超过石化产业成为该省第一支柱产业,全省新增工业利润的55%来自于装备制造业。
■相关报道
三年奋斗 东北再造半个东北
2004-2006年期间的GDP总量为2001-2003年的1.5倍
□本报综合报道
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显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东北三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以2003年10月下发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为标志,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三年多。
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是东北三省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经记者统计,2004-2006年期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为约5.19万亿,而2001-2003年期间为3.5万亿。此三年为彼三年的1.5倍,相当于在振兴东北三年间再造了半个东北。
经济总量:
再造半个东北
2004-2006年, 东北三省GDP总值分别为1.51、1.71和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12.0%和13.5%,高出全国当年增速2.2个、1.8个和2.8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三年GDP年平均增速为12.6%,比实施振兴战略前三年(2001年-2003年)增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不仅是GDP增速比2001-2003年提高了,经济总量更是有大规模增加。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2002年、2003年,东北三省GDP总值分别为1.06万亿、1.15万亿、1.29万亿。三年加起来为3.5万亿。
而2004-2006年, 东北三省GDP总值为5.19亿,几乎为2001-2003年的1.5倍。
此外,振兴东北三年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上升,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较大贡献。
居民收入:
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在振兴东北三年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总收入分别为27486元、26307元、24926元。三年来,三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当年。
而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面,近三年,三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也均高于全国当年,辽宁和吉林两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均高于全国当年,黑龙江与全国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