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上证商学院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热点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5 月 25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3年央票利率无悬念跳涨
    债市盈利模式: 尽早从体力型升级为智力型
    涨势难了 人民币接连四天创新高
    央行连续两周净投放资金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正逢发展良机
    市场平淡 等待美国重要数据公布
    南方机车将发8亿元短融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3年央票利率无悬念跳涨
    2007年05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大伟 制图 徐汇 资料图
      □本报记者 秦媛娜

      

      50亿元,3.43%。昨日3年期央票在创下今年发行规模最低量的同时,中标利率却打破此前连续六周持稳的格局,站上了今年最高位。对于上周五央行宣布同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事后反应,成为3年央票利率上涨最为合理的解释。而加息带来央票利率和中短期现券收益率抬升的同时,投资者的期限配置也越来越短,半年以内的券种成为市场热门。

      公告显示,昨日央行发行了50亿元3年期央票和150亿元3个月期央票,利率分别为3.43%和2.7461%,较上期的涨幅为15个和8.13个基点。从规模来看,本期3年期央票的发行规模50亿元已经是年内最低水平,但是在债市弱势震荡且短期难有反弹起色之下,市场的投资热情并不高。

      与上一次央行在今年3月17日宣布加息时不同,央票发行利率并没有在本次加息之前出现市场预期中的预先上扬引导,而正是这一反“常规”的特征,令市场无一例外地认为央票利率会在加息后出现相应的抬升而进行消化。在本周二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中,1年期央票已经先行变化,利率从上期的2.9760%上升11.68个基点至3.0928%。

      由于早在预期之内,因此昨日央票利率的走高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事实上,早在本周一,二级市场上几乎所有期限的央票都出现了收益率骤然攀高的情形。

      在1年和3年期央票利率都经历了跳跃式的升级之后,市场认为其利率上行空间已经不大,而很有可能在微调之后再次恢复到一个持续的平稳阶段。国联证券分析师石鑫杰指出,控制利率平稳是央行的根本目标,而1年央票利率作为风向标,在未来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预期不会超过3.12%。

      加息在带来央票利率抬升的同时,也给中短期债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波,但是目前市场的资金面仍然相对宽松,这样一来,资金便拥挤到了期限更短的债券中去。交易员指出,“中长债调整太快、中短债又不容乐观,现在市场配债都倾向把期限缩短至半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