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朱周良
华盛顿报道
当地时间24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华盛顿出席一个有多个美国企业行会参加的晚宴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人民币汇率并非美国贸易赤字的成因,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也表示,在升值速度上,中国已“尽力而为”了。
“大幅度的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冲击,”吴仪说,她表示,中国将继续按自身的步调来逐渐推进汇率改革。在此次会谈前,中国再次宣布扩大汇率波动区间。相比2005年7月汇改以前,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超过8%。
吴仪指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伤害两国之间的关系。她表示,中美贸易顺差中有85%左右来自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
吴仪还表示,随着中国不断采取措施逐步扩大内需,到2010年,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吴仪说,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中国经贸政策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有着现实的和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她说,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商品进口额约1.2万亿美元,服务商品进口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
在此前华盛顿之行期间,吴仪一行不仅与美国财长保尔森及十多位美国政府部长就金融服务、能源、环保以及航空等广泛话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对话,还受到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的接待。此外,在保尔森的安排下,吴仪还与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进行了交流。
对于此次双方通过第二次战略对话获得的重大成果,特别是在金融开放方面的举措,中美双方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吴仪表示,中美本次对话就事关中美两国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兼顾了当前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取得了一些具体成果。保尔森则将此次对话的成果称为“长远战略道路上的路标”,并表示这些最新进展为中美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确立了信心。
保尔森说,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颠簸之际,他和吴仪的共同努力有助于解决分歧,维持中美经济关系。
美国总统布什也对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进展表示祝贺,并强调两国在有着广泛共同利益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一些分歧,但重要的是要有战略经济对话这样的好机制,通过对话讨论面临的问题并取得成果。
不过,美国国会方面仍有一些唱反调的声音。出于政治目的,一些议员继续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此次对话刚结束,又有少数议员开始推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报复议案。
■新闻观察
对话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本报特派记者 朱周良
华盛顿报道
就在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刚刚结束、中国代表团还未离开华盛顿之际,美国国会再度传出针对中美贸易的“噪音”。专家表示,中美贸易争端频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两国的贸易失衡。因此,建立战略对话机制只是一个开始,两国都应从实处着手,共同实现经济和贸易再平衡。
国会噪音再起
在保尔森23日中午刚刚宣布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结束不过3小时,美国参议院国际贸易与金融小组就发起了一个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听证会,讨论通过一个新议案,允许美国企业以人民币汇率低估为由申请向中国出口商征收新的关税。
此前一天,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也表示要考虑允许美国企业申请对中国产品施加新关税。而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兰格在与吴仪会谈后也对记者表示,他的委员会也会考虑类似的措施。
“我承认此次战略对话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不足以阻止美国国会继续推动针对中国的汇率制裁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24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傅强恩也对上海证券报说,中美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并非主因,而是其他亚洲经济体在过去10年间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同时也将这些经济体对美国的顺差转移到中国。
贸易战可能性不大
“尽管如此,我认为中美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国际经济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罗迪(Nicholas Lardy)对上海证券报说。
本周在被CNBC电视主持人问到中美会否发生贸易战时,美国财长保尔森就表示,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美国国内出现了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情绪。但他表示,自己更看重美国的企业和工人从对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中美需要同时行动
虽然中美贸易出现严重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专家也提醒说,只要中美两国各自的贸易失衡依然存在,贸易保护的风险就不能忽视。从这个角度说,两国都必须从根本着手再平衡经济。
国际经济研究院的罗迪指出,从根本上来讲,美国的问题在于消费过多,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是消费过少。
罗迪表示,最有效地解决失衡的途径,最好是中美两国同步采取措施解决各自的问题。
“就我看来,美国在提高国内储蓄方面至今几乎没有任何行动。”大摩的罗奇说,他的建议是,美国政府可以考虑减少预算赤字以及征收销售税。
对于中国,罗迪建议可以从增加政府消费(除投资外的开支)、对国企征收红利税以及加快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