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上证研究院
  • 10:上证研究院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5 月 2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上证研究院
    当前宏观调控:以自主创新应对敏感复杂
    ■看点
    ■编余
    未来宏观调控在手段和策略上会有哪些变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点
    2007年05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看点

      ●这次宏观调控是一次包括抑制经济过热、引导汇率预期、改善金融服务、紧缩多余流动性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综合性的调控措施,是2003年我国实施第二次宏观调控以来一次全方位的金融调整措施。所以不仅是“三剑”齐发的金融调控,更是“五位一体”的金融调节措施。从调控措施与市场的关联看,更是顺势而为、举措得当、信号强烈、方向明确。既包括经济手段,也包括行政手段,既有金融调控措施,也有金融服务措施,既有利率手段,也有汇率方法。市场认识往往从利率对股市、房价或价格本身去关注和评论,但实际上这次调控的长远意义和综合效率更为突出,特别体现在利率和汇率手段搭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对金融制度的改革促进将更为明显。

      

      ●通过央行此调控方式既有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又没有打击股市投资,既有助于抑制经济过热,也没有损害经济增长。在当前国内股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银行也没有必要直接触及股市泡沫,导致股市暴跌。然而中央银行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却有必要和有责任以适当提高利率价格方式提示股市的风险,保障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央行的确是这样做的。

      

      ●我们的宏观调控需要综合考虑我们的资源配置、生产能力以及市场需求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数据乃至基础支持,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以引导实现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水平方式,改变目前相对僵化的利率调整与调节,促进更有效投资组合的形成和经济结构的改善。我国的汇率机制模式改革进程应选择时机、条件继续采取逐渐扩大汇率弹性区间的方式,逐渐强化市场供求指引的汇率基本水平的调整。

      

      ●央行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上已经有了创新的思路和做法。当我们说市场预测与央行调控一致时,是重在强调央行调控措施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和针对性,但央行的调控在渐进、可控、稳妥之外,央行对策依然需要强调科学性、预见性、前瞻性,并非需要市场准备充足,大势一致、认识一致才采取措施,特别需要对经济金融结构问题适时调节,还要继续增强调控的创新性、灵活性,一面放宽,一面约束;总之,央行的调控要防患于未然,防患于当然,注重调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