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嵘
到底是基金还是“中国因素”导演了商品牛市?这似乎永远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来自国际投行和金属企业的分析师们再度就“商品行情的幕后推手”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基金针对商品市场大举介入,这使得人们不再将牛市肇因仅仅停留在“中国因素”上面。
基金资金规模已翻5倍
“就基金这一参与的增量来看,它们确实对本轮商品价格上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五矿集团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张荣辉说道。据他统计,从2000年到现在,基金投资于基本金属的资金已经翻了480%,接近于5倍;与此同时,路透的一个金属价格综合指数则从2000年时低点1000点,涨至4300多点,差不多翻了近4倍。
晟恒金属优先公司首席执行官Peter Sellars在发言中也告诫投资者:不可忽略目前商品走势的金融属性。他以金属锌为例,认为锌这样的金属定价不仅受到一些基本面的影响,同时还受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以及投机者的一些建仓行为的影响。“这些商品走势现在已经像证券市场股票和债券价格一样,是一种金融的资产。投资者如果现在还将这一金融属性割裂出来的话,将是一个错误的想法。”Peter强调。
东方汇理金属主管Mike Frawley则更进一步勾画出基金参与商品市场的投资轨迹。投资商品市场的基金主要分为三类:对冲基金、指数基金和CTA(技术型基金)。其中在全球1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对冲基金中,约有1200亿美元已投资于商品市场;在11000个对冲基金中,大约有1000个已经进入商品市场;CTA基金则一直是商品市场的常客,它们只受市场大势影响,根据大势设置在高点做空/低点做多的投资策略,是短期、中期趋势的跟随者。
Mike重点介绍了指数基金,他认为指数基金是本轮牛市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它们只做多不做空,且不会交割,只对市场做出长期趋势的判断!”Mike强调。据介绍,商品指数基金资金已从1999年的不到100亿美元规模上升至目前的1400亿美元。其操作手段是:买入远月合约,同时平掉近期合约头寸,如此滚动操作。尤其在目前近月合约较远月合约升水的格局下,这种滚动操作手法将使这些指数基金不断获得这一升水收益。
“中国因素”不等于“中国需求”
基金不会无缘无故介入,它们需要理由!谈及这一点时,分析师再度将“中国因素”拿来说话。“2003年到现在的这轮行情,与其说是基金的作用,还不如更准确地说基金实际上是利用中国经济好、美元贬值等等基本面上的因素,把这个金属的价格推入了巨大的牛市行情中。” 张荣辉说。他认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并强劲增长的话,基金还会继续青睐商品市场,价格也将被继续拉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论坛上,有关“中国因素”的解读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中国需求”。很多分析师将“中国供给”作为一项左右商品走势的重要解读。Peter指出,基本商品的高价格不仅吸引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而且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生产。“在高价格下,企业一改过去保守策略,都想乘机发一笔横财!”
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突出。在利益的驱使下,中国大大提高了氧化铝、钢和锌的产量。在牛市行情中,中国已经从铝、钢和锌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Peter认为,在中国不断扩产的状况下,全球铝市场已经变为过剩,美国铝公司预测,今年会有20万到30万的少量剩余;如果中国继续按照目前情况扩大产能的话,这一过剩将更加严重。这种“中国供给”因素已经反映在了伦敦金属交易所铝库存的节节攀高上。
Mike认为,“中国供给”还将包括中国投资资金对商品市场的供给。“中国政府在今年3月宣布他们会创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这个投资额可能会达到2000到4000亿美金。”Mike说道,“我们非常关注这个基金的运作,看一下它将在商品方面的资金分配情况如何。我认为这个中国投资基金应该是多面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