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
  • C8:钱沿·热点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再起波折
    现代起亚再遭韩国国税厅调查
    重庆车展7日开幕
    上海合作建房承压 “变身”合作买房
    达能美国起诉 宗庆后之女成被告
    中成药成江西省 医药业主体
    克莱斯勒海外忙扩张 奇瑞代工有望继续
    移动运营商全面“试水”3G业务
    前4月液晶电视产量逾426万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合作建房承压 “变身”合作买房
    2007年06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唐文祺

      

      作为中国现行法制环境中尚属空白点的“合作建房”行动,一直在且走且看的过程中进行。昨日记者获悉,上海合作定制建房的最早倡议者———“上海家圆”,迫于压力已经暂停了合作定制建房计划,转而以团购形式进行。换而言之,在无可奈何的局势下,上海家圆提出的"合作定制建房"已经变身为“合作买房”。

      在上海家圆网的首页醒目位置,一则《关于“合作定制建房”的声明》指出,自2004年11月发起的合作定制建房活动,即日起暂停,仅对合作定制建房这种房地产商业模式进行“理论上的调查、研究和讨论”。消息一经公布,引发网友强烈关注,不少网友认为上海家圆已经停止运营了,“失落”、“一切都结束了”等字眼填充在论坛各处。

      记者联系上了一位网友,据他介绍,上海家圆曾在今年4月21日召开过一次出资人大会,除了在会上提出项目总体运行方案之外,还在之后公布了三个项目的选择情况,并确定了其中的第3个项目作为首次活动的基础。“接下来一个多月就再也没有声音了,大家还在议论是否出了什么状况,就看到了这则声明。”他停顿了一下说,“说实话,感觉蛮失望的。”

      根据这则声明内容,上海家圆暂停该计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政府部门认为,“个人集资建房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且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涉及到巨额资金运作的问题”,因此建议上海家圆重新考虑经营思路及运营方式。据一位接近上海家圆运作核心小组的网友介绍,在召开出资人大会之后,相关政府部门对上海家圆进行了调查,出于对其模式的上述顾虑,因此希望上海家圆能够暂停购地建房的计划。“其实根据之前交纳保证金等一系列运作,资金都筹集得差不多了,算是只欠东风而已,结果还是停了。”

      关于接下来的运营活动,根据论坛的讨论结果,上海家圆表示仍会以“团购”方式继续。“除合作定制建房外的其他业务及活动仍会照常进行,团购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吧。”该网友表示。

      其实回顾一下全国各地纷纷涌现的合作建房行动,往往受到资金和土地等主要因素束缚而止步。除了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以其“温州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外,其他地区实行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或以拍卖烂尾楼、团购等曲线方式完成,或是索性不了了之。究其根本,主要还是由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无论是操作过程中的资金监管还是组织协调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操作困难。同时,这种以普通老百姓之力降低购房成本的计划,对部分利益团体有所冲突,因此在现行的摸索过程中始终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