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的东道主、八国集团今年的主席国德国希望本届峰会在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能够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为未来全球化发展“定制”。然而,在当今各国利益相互融合又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新规则谈何容易。本届八国峰会在这方面到底能取得多大成果,格外引人关注。
关键词·气候变化
达成减排协议迫在眉睫
气候变化是德国为本届峰会设计的首要话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趋严峻,而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失效,因此德国希望本届峰会能推动有关各方在上述时间之前达成一项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全球框架协议。德国还提出了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降低50%、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不超过2摄氏度的具体目标。
对于环保科技在全球领先的德国来说,在涉及各国经济利益的“后京都时代”减排谈判中争取主导权无疑是一步好棋。然而它所要撼动的首先是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利益。在峰会前的谈判中,美方一直试图删除德国方案中任何涉及减排目标的量化标准,而德方则坚持要在这一关键问题上与美方“抗争到最后一分钟”。双方矛盾演化到了被媒体称为可能影响两国外交关系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布什5月31日推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布什此举是旨在减轻国际压力的缓兵之计。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不作出让步,本届八国峰会在此问题上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对冲基金
避免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对冲基金的监管是德国希望八国峰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由于各国监管的放松和投资者对高收益的追求,以高风险、高收益为特点的对冲基金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据估计,全球范围的对冲基金规模已高达1.5万亿美元左右。为防止对冲基金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强监管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德国在担任八国集团主席国之后,在监管问题上提出了最强硬的方案,主张实施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监管,至少是要为对冲基金的运作制定一个行为准则。但作为对冲基金主要基地的美英两国坚持认为,对于对冲基金应实行行业自我监管,有关行为准则应该由行业自身订立。
由于美英的反对,不久前结束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并未就监管问题达成共识,会议声明仅表示将对对冲基金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关键词·“增长与责任”
发达国家应承担起责任
“增长与责任”是德国为本届八国峰会设定的主题词。德国表示,所谓“责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迅速崛起的一些发展中大国在解决世界政治经济问题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从德国的官方表态看,德国显然欲借本届峰会联合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制定一些新的规则,以应对新兴经济强国对传统经济强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经济秩序构成的“挑战”。
根据德国提出的峰会议程,八国峰会将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自由化、劳工标准、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预计也将在八国峰会的对话会上阐明各自在维护自身发展权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方面的主张。
毋庸置疑,八国峰会所作的决定将对未来全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八国集团成员几乎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从人类历史看,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温室气体,是过去200多年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肇事者”。因此,在温室气体减排这个问题上,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发达国家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加剧、使发展中国家更好地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等问题寻找公正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出于私利去变相地制造各种保护主义壁垒,进一步扩大贫富鸿沟。
地球属于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说也取决于全球经济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发达国家在设定减排指标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否则,对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综合新华社报道)
■ 新闻观察
雷声大雨点小 八国峰会是富国“俱乐部”?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八国峰会尚未举行,就引发了无数的话题:气候变化、非洲问题、美俄关系、抗议示威……热闹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更大规模的国际会议。说到底,八国集团只是一个富国的“俱乐部”,既不是一个国际组织,更不具备任何强制力。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一年一度的八国峰会更多只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政治秀”。
峰会越来越像“游戏”
就在G8峰会召开前夕,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就对此次会议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过分炒作提出了质疑。施密特说,对气候变化的讨论目前有些“歇斯底里,过分炒作”,他呼吁各方应保持冷静。在他看来,气候变化在地球上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只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气候大幅变迁的原因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就此“认为通过召开峰会就能制定决议制止气候变化,实在是荒唐可笑”。
施密特的质疑虽只针对单个话题,但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G8峰会发展至今的无奈和尴尬。不少人指出,八国集团本身正在失去实际意义。据作为发起人之一的施密特回忆,1975年,他同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之所以要创立这样一个机制,只是仅限经济领域的“炉边会谈”,当时的目标在于“世界上最主要工业国家的领导人相互认识,在小范围内直接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G8(最初是G7)当时没有设想什么决议之类的文件,要产生决定也从来不是峰会的目标。但“现在开起峰会来可大不一样了,各国都带来大型代表团,峰会从而变成了炒作效果巨大的媒体事件。”施密特坦言。会议的议程也越来越密,议题也从经济延伸到政治,包罗万象,导致会议变成每年的“政治秀”。
不过,从本质上讲,八国集团既不是一个机构,也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它不具备法人资格,也没有常设秘书处。它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的措施。它只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俱乐部”,它通过定期的会晤与磋商,协调各国对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八国集团部长级会议或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峰会后发表的公报正是为了表明这种团结一致的决心,以及八国集团愿意作出的政治或金融承诺,但最终的实施效果却没有任何保证。
从一定意义上说,G8峰会仍然只是成员国政府首脑交换意见和发表意向性声明的论坛,它的议题设定也很受轮值主席国利益的影响。在一些重大议题上,G8各成员国之间就有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因此作出的决议在峰会过后便被忘却是很常见的现象。
此外,中国和印度等重要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正式与会名单之外,也是一些人不看好G8峰会作用的一大因素。施密特表示,很想质问一下会议组织者“为什么是你们8家开会,中国在哪里,印度在哪里,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又在哪里,发展中国家呢?”
“你们应当明白,世界经济由西方操纵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没有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制定者的参与,世界经济便再也无法操纵了。”施密特这样正告G8首脑们。
俄美关系是难解的结
如同上一次的峰会一样,俄罗斯和美国在G8中的“内讧”,依然是制约本次会议取得任何重大进展的关键因素。
当初,西方七国之所以“放下架子”在1998年接纳俄罗斯加入,本来的动机是希望俄罗斯从此后向西方靠拢,稳固其民主制度。但最终似乎是事与愿违,俄罗斯很好地将G8利用为一个展示其外交技巧的国际舞台,而在美欧看来,俄罗斯的民主化甚至是向后倒退了。
在本次峰会期间,G8老大美国同俄罗斯围绕导弹防御的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双方大打口水仗,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美国执意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欧洲可能重新成为俄罗斯武器瞄准的目标,俄对此将不承担责任。
除指责反导系统外,俄罗斯还批评美国政府的强权主义。普京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普京批评道,国际舞台上的个别国家总是认为,他们的观点是绝对真理,这其实对构建诚信的国际社会并没有任何好处。
减排协议有可能难产
而在本次会前最受关注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舆论普遍对于会议能就统一减排目标达成一致表示怀疑,因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非常强硬,坚持制定自己的标准。
有出席此次会议的日本政府人士透露,就全球变暖这一主要议题,德国等提出的205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的长期数值目标设定,预计不会明确写入会后总结。共同社的报道称,由于美国坚持反对德国的目标设定,G8在防止全球变暖对策上的步伐略显混乱。这可能还将影响到《京都议定书》未做规定的2013年后的新框架磋商。
而在美国刻意要“拉下水”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恐怕也很难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步伐来落实减排目标。据称,印度政府就表示,印度无法承担《京都议定书》那样的要求,欧洲这么高的目标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抗贫斗争。印度外长在近期到访欧盟时也多次提到,印度对与欧洲合作很有兴趣,尤其是“在那些达成协议还有困难的领域,比如气候保护和能源政策领域。”印度希望得到西方这些领域的高水平技术。施泰因迈尔还说,欧洲与印度次大陆的技术合作态度对“印度在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态度具有关键意义。”
对此,德国当地媒体认为,此次峰会在气候方面至多只能在两个方面通过讨论甚至争吵达成一致:一是在什么地域范围内讨论排放指标;二是在什么时间范围里达成协议。美国说2008年,德国等说2009年。最后也许会达成这样的协议:15国在2008年,联合国在2009年达成协议。至于是全世界统一一个目标,还是各国自己定目标,估计在这次八国峰会上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在今后的具体谈判中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