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
  • C8:钱沿·热点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股市发展需要 利益相关方尽责维护
    经济处罚权能否绕开部门利益
    人口结构能让房价再涨十年吗
    高校扩招要走出急功近利
    股市不能过度倚重政策手段
    股市稳定是金融结构战略调整的内在要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处罚权能否绕开部门利益
    2007年06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吕翔

      

      6月4日,建设部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该办法,今后市民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主管部门将会责令其停止该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单位有此行为的,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常识,经济处罚权必须得到批准并在法律授权限度内行行使,还必须符合公众利益。为了防止经济处罚权的滥用和异化,首先需要对行使权力者进行规范和制约,包括法律法规制约、错罚追究制、利益牵连方的回避制度和听证制度等等。

      众所周知,我国在对经济处罚权的规范和制约方面还非常薄弱。最大的一个弊病是,行政权力与经济处罚权合二为一。而现在国家和政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权力与利益相分离,执法与收费相分离。权力与处罚权的结合,使得许多经济处罚权演变成了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工具,经济处罚从手段变成了目的。

      此次,建设部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规定了最高“10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设部自然也就赋予建设主管部门经济处罚权。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公众依然困惑:其一,罚款将用于何处?在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经济处罚权不仅需讲明理由、用途,还需经过听证,获得公权力的授权和民众的准许。由于经济处罚的最终用途一开始就是明确的,且是刚性的,罚款的使用就非常透明和规范。那么,当建设部设定最高“10万元以下的罚款”,处罚的缘由和罚金的用途是什么?

      其二,谁来监督罚金的收取和使用?在我国,经济处罚权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部门利益的一个象征,这项权力越大,权力的触角伸得越长,其部门“创收”也往往非常丰厚。虽然我国对经济处罚进行了一些规范,但是,力度有限,尚不足以将部门利益与处罚权相剥离,进而导致经济处罚权的变异。

      通读《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全文,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该办法是经建设部第1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由建设部一家主导,环境、卫生部门都没有参与,如果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离开上述两个部门的协调,会否影响到办法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且,在该办法中,多次提到“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在“法律责任”一节中,也赋予了环境、卫生部门经济处罚权。问题是,这种执法主体的重叠会不会由于经济处罚权的重叠而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