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养猪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农业部在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中开宗明义。
近一个月以来,继房价、股价之后,猪肉价格成为中国市场上又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随着温家宝总理在陕西等地一系列的考察和指示后,稳定猪肉价格更成为相关部门严阵以待的最大政治任务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于5日专门就此表态,称粮肉价格可能将5月CPI带入历史新高的迹象已引起央行的关注,此举被市场视为进一步加息的信号。相关部门表态称,受夏季需求下降和供给补足的双重影响,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小幅回落。而记者从市场一线了解的情况是,要缓解猪源紧缺的根本矛盾,在供应上实现真正的平衡,进而促使肉价回落,周期可能要一年以上。
从养猪业整个产业链条的反应来看,猪肉价格此轮上涨,既体现了部分管理部门在常态宏观调控方面的把握不足,也有粮食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以及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格局变动的影响,其发展趋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渗透不容小觑。
猪肉涨价蔓延全国
“现在一斤精猪肉价格12块钱,而一个月前是9块8毛。”上海浦东金桥社区一位普通消费者告诉记者。如此计算,该区域猪肉价格月度涨幅22%。尽管有媒体报道,上海猪肉批发价格涨幅已经趋于稳定,但消费者的感受是,批发价格的稳定尚未传递到猪肉销售的终端———菜市场。
今年春天以来,猪肉涨价局势快速在全国各地蔓延。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统计数据,以5月20日为统计基点,单月猪肉价格为8.71元/市斤,比上月(4月20日)上涨10.5%,涨幅为22种价格上涨的商品品种之首。单单5月的前20天,全国36个大中城市每公斤猪肉的平均批发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40%以上。专家称,猪肉上涨趋势可能带动5月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突破4%,创历史新高。
“以前猪肉7块多钱一斤时,感觉已经挺贵了。现在涨到10元钱一斤,真是吃不起了。”吉林省某市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退休工资为每月600多元,而她称,600多元钱的退休待遇在当地普通工人家庭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
正因为猪肉价格牵动了从上游农民收益到下游基础消费的最敏感神经,国务院以及各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对猪肉涨价问题做出了连锁反应。
多个部委联动出击
5月26日,温家宝总理亲赴陕西考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情况,并提出了“切实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七点工作要求。随后,包括工商总局、农业部在内的多部委从自身工作角度回应国务院要求,分头行动。
其中,国家工商总局于5月30日以“特急”等级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猪肉、禽蛋等副食品市场监管的紧急通知》,从市场监管环节保证猪肉产品质量,以防止在猪肉短缺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违规行为。
时隔一天,农业部签发并于6月4日公布《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明确该部门责任是从源头上保护和提高生猪生产效益,比如降低生猪饲养风险,保护母猪生产能力等。
各地鼓励养猪的政策也以少有的反应速度落实开来。“每头母猪要发100多元的补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吉林省伊通县新兴乡一位养猪农民郭女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听说山西的补贴政策已经开始落实了,一头补贴80元钱。”
而来自河南漯河市双汇工业园的消息是,目前河南还没有具体的补贴政策出来,“相信也在研究中。”双汇工业园饲料营销部某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这一系列鼓励政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缓解猪肉涨价的局面,市场仍在观望中。
养猪?猪农依然犹豫
和繁杂的股市、楼市相比,猪肉涨价似乎是相对简单、也更易调控的经济现象。但要深究原因,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变局仍旧是盘根错节。
对于此轮猪肉上涨的原因,各方说法不一。有四川官员在此前表示,去年粮食减产、饲料成本增加以及猪价低迷,是造成今年上半年猪肉供应紧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猪农更认可的说法是,前一年度大幅度激增的养猪量,令猪肉价格明显下降,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大量宰杀母猪现象十分普遍。”一位四川农户对“肉贱伤农”记忆犹深。
吉林郭女士家的猪圈里,曾经也是猪头攒动,一片生机。而现在,这个猪圈里只养着两头老母猪。“去年家里还有十几头猪,但是因为行情不好,都赔钱卖了。”郭女士介绍,一头200多斤的生猪在一年以前只能卖600至700元,单价不足4元钱。“现在已经可以卖到1300元了,价格相差一倍。”
但如今肉价这样喜人的涨势却没有令郭女士下定增养的决心。“到7、8月时,母猪就要产仔了,我们还是想乘行情好,把仔猪卖个好价。不想养了。”据了解,因为猪源短缺,目前仔猪(又称猪苗)的价格已经被猪贩炒至15元/斤。一个不到20斤的仔猪可以卖到250元钱。
一位猪农表达了他的忧虑,现在养猪成本越来越高,加上各种猪病流行,养猪风险增大了。“一旦到时候价格又跌下来,我们得不偿失。”
他所谓的成本高,源于粮食价格上升带动的饲料价格上涨。吉林省一家玉米销售公司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吉林省玉米交车价格上升10%左右。农业部报告则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玉米价格持续在1.5元以上,为近10年来新高。因为玉米是猪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饲料成本水涨船高。另外,猪饲料成分之一的添加剂价格也在大幅度上升。猪农介绍,原来一袋一百斤的添加剂只有130元钱,现在已经涨到180到190元,涨幅高达近40%。
尽管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80%以上,但更令猪农担心的养殖风险却在猪病和农药。专家介绍,去年下半年部分地区发生的高致病蓝耳病是引起母猪淘汰及存栏降低的原因之一。而双汇工业园工作人员称,畜药管理混乱导致一些地方滥用农药,致使猪体抗药性增强、病死数量上升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这些因素都是郭女士们不得不考虑的潜在风险。“猪肉价格上涨不见得是件好事,它掩盖了许多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的问题,许多管理和疫病问题要得到重视。”中国畜牧业协会一位专家表示。
显然,中央相关部门已经看到了存在于养猪业中间服务环节的诸多问题。温家宝在提出的七点要求中强调,对饲养母猪给予适当补贴,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的盲目发展,确保饲料供应。农业部则强调加大疫病防控力度,降低生猪饲养风险。
“同时,如果目前的热销信号没有得到有效引导,也不排除部分地区再现‘全民养猪’,又一个恶性循环将不可避免。”专家提醒。
对于猪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盲目逐利”的两种极端心理,相关政府部门呼吁,应加强市场监测和趋势分析,及时向农民发布供求预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但养猪业人士普遍反映,这一点,也是政府工作最显薄弱的环节。
价格回调还需时日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走势,有官员曾预测,仔猪生长周期为4至6个月,因此,这一批集中补栏将在今年下半年形成大量的生猪供给,肉价大涨的局面将得到控制。
但是,一些猪农却另有判断。多数被采访者认为,猪肉供给大幅增加可能出现在一年之后。“现在猪源紧缺,补栏并不是立刻就可以实现的。因为好多家都把母猪宰杀了,现有的母猪产下猪仔的时间也不确定。”一位猪农介绍。
而对于猪肉价格的长期走势,部分市场人士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能性很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此前明确表示,火爆的资本市场彰显了流动性泛滥的巨大能量,作为终端消费品的猪肉价格出现反季节上涨,正是通货膨胀由原材料链条传递到消费品环节的特征体现。加上中国以猪肉为主的肉食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中国社会消费力增强,有可能导致猪肉涨价如上一轮食用油涨价一样,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通道。
专家总结,养猪业是一个低技术壁垒的行业,我国目前仍属于分散养殖为主的行业阶段,令养殖者预测市场和平衡风险的能力十分局限。这一特征将带来两个双重效果,一是市场不会有很长时间的供给空白,凭借简单的供求意识,养猪业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兴盛起来。但从长久来看,如果没有政府有效的引导和疏通,凭借散户猪农有限的预测市场和平衡风险能力,这种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再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