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金量相对有限的中小保险公司眼里,“出海”是适合资金雄厚、准备充足的保险业“大哥们”的投资游戏。对他们来说,只有等具备解决QDII因人民币升值而导致汇兑损失的能力后,方可享受保险QDII这道盛宴。
有关年内力争放行所有保险公司实现境外投资的消息,同样令中小保险公司振奋不已。成立不足五年的一家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这一新政对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具有重大利好作用,开放境外投资市场,尤其是权益类投资,无疑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
即便是利好,上述负责人仍谨慎地表示,公司目前没有涉足境外市场的计划。“公司尚未开展外汇保单业务,自有外汇资金极为有限;至于通过购汇形式去境外投资就更不可能了,我们不了解国际资本市场,不能估计其潜在风险。”
沪上一家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持有相同观点,认为公司现有的运作水平及风控能力还不足以应对境外市场的风险。“境外投资将面临汇率等多种风险,没有国际型专业人才,我们不敢贸然去‘出海’。”
业内人士指出,潜在的汇兑风险是中小保险公司慎对保险QDII的主因之一,如果没有成熟的对冲工具来加以配合,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将难以形成气候。
根据去年底发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来看,保险公司可以授权受托人运用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对冲管理。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利用金融衍生品确实能从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关键就要看,最后出台的保险QDII新规中对投资金融衍生品比例上限是如何规定的。”
事实上,中小保险公司目前不着急“出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国内投资渠道的逐步放宽。“对于向保险资金开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委托进入股市、非上市银行股权等,我们还未有涉足,国内市场还有很充分的投资空间。”上述投资部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