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是会说话的。
1月9.9%、2月9.7%、3月9.9%、4月10.7%,北京房价卯足了劲上蹿;上海出现开发商制造的“楼荒”,某个楼盘价格据说已经上扬了70%;南陲的深圳,5月的商品房成交均价已高达14223元/平方米,环比4月飞涨22.86%……房价的数字让购房者再度胆战心惊。
会说话的,就会说谎,数字也是。
房价数据的和现实感受大相径庭,房屋均价不能代表市场真实水平,早已是购房者街头巷尾议论的公开的秘密;开发商们依旧囤积居奇、虚拟交易,制造房价“脱缰狂奔”的假相,更让这种数据的不可测因素和不可信程度在加大。
所以,尽管上海房地局又突然硬了一回,要把房价是地价26倍的汤臣一品好好查查,但是11万元/平方米的肥皂泡如此坚挺,使人并不对一向低调的上海房地局能够戳破这皇帝的新衣心存期盼。至于广州的调节供需、南京的严控房价、北京的住房保障,也颇有点应对调控的官样文章的味道,让购房者比对飞蹿的数字后,难有激情。
这一切,竟和美国经济学家特伯的论断很相似:很多人莫名其妙地相信数字,但其实,在数字中找不到安全。
数字是死的,情况是活的。一边是楼市的初夏时节“全面上火”,一边是部分地方“做竭力打压状”。楼市调控在执行期没有了整体概念,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尴尬境地。后果是,尽管大家都摆出一副决战在即,毕其功于一役的大无畏样子,但事实上却形成了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市场和政府,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奇特景象。
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缺了整体的调控落实,就像被拆分了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每个零部件都比美国的落后,一点看不出曾经被整合起来的一流效果。
一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是一道凉菜加个馒头就能填饱肚子的事儿。就算没有满汉全席,咱也得有个行云流水的通力配合,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