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专家所称的投资型市场,有一批人正热衷找矿、探险模式,希望在马群里筛选出黑马,这样的探索在一年前油画市场爆发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如今大家的目光大多聚焦两点:摄影和佛像。目前来看,摄影尚前途未卜,佛像市场确已高歌猛进。
从6月3日结束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菩提妙相———古代佛教艺术品专场”来看,全场成交过1亿元人民币,一件高为26厘米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以2500万元落槌,创下全场最高价,这样的成绩相较去年的匡时拍卖或者之前的其他大陆佛教艺术品拍卖来说,其增长性之大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画从狂热走向调整,油画当代艺术持续走红,老一代油画家行情稳固,瓷器门槛高、成本高、竞争凶的状况下,部分中国买家将目光聚焦于佛教艺术品亦是情理之中。佛教艺术品集艺术性、历史性、宗教性与一身,背后有佛教文化的强大系统和人数浩大的信徒的支撑,而且有些重要的佛教艺术品背后还常常伴有某些经典传奇故事,使这一门类的艺术品具有自身独有的魅力。而且就某种层面来说,佛教艺术品是一个蕴含巨大的宗教情感的载体,在如今的佛教传播范围内,信徒中有许多人都是身价过亿的富豪阶层,有些宗教团体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财力,均是佛像市场潜在的买家,有这样的供需关系,市场的上扬是具有必然性的。
拍卖市场上显示其买方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层次区分已趋清晰:一些重量级藏家财力雄厚、魄力过人,就匡时拍卖现场来看,持有10号号牌和1881号号牌的买家几乎买下了所有重量级拍品,而持有1200号号牌的买家则是购入大批的100万以下的造像,其他的买家也是紧追自己看好的拍品不放。就买家分布来看,中国大陆的买家占绝大多数,台湾买家、香港买家和欧美买家占一定比例,但是与大陆买家相比气势较弱,一位后排的台湾买家频频举牌,但是因为竞价落后最终买到的却没有几件。
新生市场起步的时候往往是力度大、攀升快,背后支撑是对未来的信心。目前艺术品收藏不仅仅是艺术圈的分内事,那么怎么来衡量具体买家的价值标准呢?从这方面看佛像艺术品市场的地域性或者说局部的国际性的提升,是一种预期看好的信号,背后的支撑则是多元化的结构,那么其一段时期内继续看好也是有底气的。